补泻手法(二)

(4)呼吸补泻:《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吸则内针,无令气,……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日。呼尽内针,……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命日补。”《针灸大成》说:“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出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具体操作是:

补法:当患者呼气时将针刺入,得气以后,在病人吸气已尽时将针提出,使内气(正气)充实,起到补虚的作用。

泻法:当病人吸气时将针刺入,得气之后,在病人呼气已尽时将针提出。此时大气(邪气)已出,起到泻实的作用。

本法一般与开圆补泻同时并用。

(5)开固补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具体操作是:

补法:缓慢出针,急按针孔,不使气出为补。

泻法:急速出针,徐按或不按针孔,以散其气为泻。

上述的四种补泻法是目前一般比较常用的简单补泻方法。为了便于记忆,综合列表如表3-6

2.混合补泻法:这是多种补泻手法混合使用的补泻方法。

历代以来混合补泻法很多,兹择其中几种简述如下

(1)热补法(烧山火):这种手法是补法中之一种,常用于治疗寒证。由于它有时能在针刺穴位附近(甚至全身)产生热的感觉,故以此命名。其具体操作方法,《针灸大成》有较详细的记载,主要是由呼吸、提插、开等补法混合而成。方法是:先令患者用鼻吸气一次,口呼五次,用左手紧按其穴,右手持针,随呼气急速进针于天部。用基本手法激发感觉以后,即向同一方向捻转数次,顺次将针再急插于人部和地部,各行与天部相同的得气和捻转操作。三进操作完毕,将针缓慢的由地部经人部提至天部,稍停,随其吸气,慢慢地将针拔出体外,急闭其孔,勿令气出。见表3-7

(2)凉泻法(透天凉):此法与热补法(烧山火)相反,是法之一,常用以治疗热症。由于它有时能在针刺穴位附近(甚至全身)产生凉的感觉,故以此命名。具体操作方法亦详记于《针灸大成》,主要是由呼吸、提插、开等等的泻法混合而成。其操作方法是:先令患者用口吸气一次,鼻呼五次,且随吸气缓慢进针至地部,产生感觉以后,即将针向同一方向捻转数次,再将针提至人部,慢插急提各数次后,将针紧提至天部,稍停,随呼气急速出针,不闭其孔。见表3-8。

(3)浅补深泻(阳中隐阴):这是先补后泻的方法,应用于先寒后热的症候。其方法是:先在人部用热补法(烧山火),后在地部用凉泻法(透天凉),借以调和阴阳。操作程序:先将针速刺于人部,使产生胀等感觉以后,即向同一方向搓捻数次。等候患者针下觉有热感,稍停再插至地部,使产生麻及触电感觉后即行同一方向搓捻数次。当产生凉感后,将针急速提至天部,稍停出针,不闭其孔。见表3-9

(4)深泻浅补(阴中隐阳):这是先泻后补的方法,用于先热后寒的病候。其方法是:先用凉泻法(透天凉),以泻阳中之热后用热补法(烧山火),以温阴中之寒。具体操作和上法正好相反,先深后浅,从地部开始,用透天凉手法已毕,将针提至人部,再行烧山火手法,最后将针缓慢提至天部而出体外,并急闭其孔。见表3-10

3.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也可以说是介于补之间的手法。操作方法很简单,即将针不快不慢地刺入穴内,然后再来回均匀地捻针或者采用其他各种基本手法,借以激发经气,俟病人得到一定的感觉后,将针退出体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虚不实或虚实难辨之症。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