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规律

第一节取穴规律

(一)局部原穴

是在驱体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或患病内脏的体表相应区内选取穴位的方法。它既包括经穴、奇穴,也包括以痛为命的阿是穴。例如鼻组取迎香,肩痛取肩假,哮喘取风门、肺俞,胃院痛取中院、梁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膝眼、梁丘等。

(二)远隔取穴

是在经络和脏黯发生病变时,按其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远离病杜区取穴的一种方法。一般以取肘、藤以下的穴位为主。如阳明经牙痛取合谷、内庭,少阳经偏头痛取外关、窍阴,心纹痛、心悸取内关,胃院痛取足三里,腰背痛取委中等。但也有些病例,亦可病在下而取相应经的上部取穴。如手指麻木不仁或不能活动取肩髃,膝关节疼痛取环跳、上馨、次膠等。

(三)经验取穴

某些穴位对某些症状有特效,是历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按照这些经验取穴治疗也叫对症取穴。例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昏迷取人中、十宣,多汗取合谷、复溜,盗汗取后溪等。

(四)辨证取穴

这是根据四诊八纲的诊断法,首先确定病属于何证,然后据证取穴进行治疗的方法。例如高血压患者,出现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多梦,心中虚烦,肢体发麻,舌质红,脉弦细或数等,则属阴虚阳亢,宜用滋肾平肝潜阳之法,应取太溪、三阴交以滋阴:取太冲、风池、太阳、翳风以平肝潜阳。

(五)表里取穴

就是某一阳经有病,取与其互为表里的阴经穴位;或某一阴经有病,取与其互为表里的阳经穴位,配合本经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例如阳明经有病,除取本经的穴位外,再取与其互为表里的太阴经穴位。又如厥阴经有病,再取与其互为表里的少阳经穴位。其他经则可类推。

(六)原络取穴

原是指十二原穴而言,为主治本经所属脏腑疾病的常用要穴络是指十五络穴、为虚邪赋风易于传注之所,也是调和经气重要之处。这些都是临床常用的穴位(见表5-1)。

原络配穴法,也叫主客配穴法,就是先取发病本经的原穴为主,再取与其表里经的络穴为客。例如大肠经病的齿痛,鼻流清涕,喉中肿痛,肩和臂部作痛,大指食指痛不能活动等症,则先取本经的原穴合谷为主,再取肺经的络穴列缺为客。又如心包经病的手心发热,臂时部拘挛,腋下肿,甚则胸胁胀满,心悸,面色赤,眼睛发黄,喜笑不休等症,则先取本经的原穴大陵为再取三焦经的络穴外关为客。余此类推。

(七)俞募取穴

俞穴皆位于背部,在脊柱两侧,诸穴与脏腑所在部位大体相对,故以脏腑命名。如肺俞、大肠俞…等。募穴皆在胸腹部位,亦多与内脏相对。十二脏腑皆各有其自己的俞穴与募穴(见表5-2)。

俞募取穴法,是指某一脏腑生病,即取该脏腑的背部俞穴和腹部募穴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胃病出现胃脘痛,食欲差,则取其俞穴胃俞和募穴中脘。心包络病出现胸闷、心悸则取其俞穴厥阴俞和募穴膻中。余此类推。

(八)八会穴取穴

八会穴就是人体的脏、腑、筋、骨、髓、血、脉、气八个方面,各自有一个交会的穴位,称为八会穴(见表5-3)。

八会穴的使用原则,是根据症候群断定属于脏、腑、筋、骨、髓、血、脉、气等那一方面的病症,则在与其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如筋挛痹痛的筋病取阳陵泉,咳逆喘满的气病取膻中等。

(九)八脉交会穴取穴

这是原属于十二经的八个穴位,但每个穴位都与一条奇经八脉交会相通,所以能治疗奇经八脉的病症(见表5-4)。

八脉交会穴多两穴一组共同使用。公孙、内关二穴合用,能治心、胸、上腹部的疾病;后溪、申脉二穴合用,能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胛和上肢的疾病;外关、足临泣二穴合用,能治目外眦、耳后、颊、颈和肩部的疾病;列缺、照海二穴合用,能治咽喉、胸膈的疾病。

(十)都穴取穴

都穴位于四肢骨肉间的空隙部分,是经脉和络脉在深部连接之处,为经络之气深集的地方。十二经与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部穴(见表5-5)。

都穴多用于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不通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痛症、炎症。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