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的作用原理

(一)关于针灸的作用原理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灸治病的作用是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作用实现的,针灸机体的穴位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痉的作用,而且也能使失调的脏腑器官机能得到调整,逐衡恢复至正常生理水平。针灸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是多方面的,例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实验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调整神经系统的基本动力过程一兴奋和抑制。针灸机体穴位可使处于病理过程的抑制状态或兴奋状态的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到正常生理机能水平或接近正常生理机能水平。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对神经系统的脊髓、脑干、丘脑下部、丘脑以及大脑皮层各级中枢的机能均有良好影响作用。针刺组动物的脑内乙酰胆碱含量要比对照组高的多。对丘脑束旁核的诱发电位也有显著影响。

动物实验看到,针刺可增强垂体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肾上腺皮质变厚,重量增加。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使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的腺体缩小,症状减轻,尿中排碘量降低,提高甲状腺对碘的吸聚和利用的能力。针灸也可使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的腺体缩小,基础代谢降低,食量减至正常,体重恢复至健康时水平。

刺针对心脏、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对病理性的心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心率过慢者可使之增快,过快的可使之减慢。针刺可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脏的供血状况,一部分不正常的心电图逐渐恢复至正常。针刺某些穴位具有明显升压作用和治疗休克的作用。

针灸对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的调节作用,尤为显著。可使处于病理状态的胃肠蠕动显著改善。如能使蠕动亢进,痉挛状态的胃肠器官很快地缓解,也可使蠕动过度驰缓的胃肠,增加或增强其蠕动功能。针灸对于胃液、胆汁的分泌也有调节作用。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表明,针灸能增强肾的泌尿功能和利尿作用。例如针刺任脉、足三阴经、膀胱经的某些穴位,可使驰缓状态的膀胱增强其收缩功能,有助于排尿。月经周期不正常的,针灸后可使之逐渐恢复至生理周期。动物实验看到,针刺可使子宫收缩增强,频率增快。

针灸能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也为临床实验观察和动物实验所证明。针灸不仅能够增加周围血液中白血细胞数,而且能使网状内皮统的吞噬机能明显的增强。针刺组的凝集素、血凝素、沉淀素等效价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时间也比较长,血中的调理素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对消炎、抗菌、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针灸对某些病因引起的发热、疼痛的证候也有一定的退热止痛作用。临床上有一些高热的病人,经用解热抗菌消炎等药物不见效果,而改用针灸治疗后比较快的热退、痛止的实例不为少见。动物实验也看到针刺经络穴位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这可能是针刺经络穴位的有效作用,通过经络对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了作用的结果。

针灸的这些作用,主要是针灸穴位的效应通过经络体系(包括神经系统、脉管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等)作用到患病的脏腑器官实现的。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