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名人挽联范例:
孙中山挽秋瑾:
江户失丹诚,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北京青年挽李大钊: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毛泽东挽续范亭: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何遽死!
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思。
陈毅挽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人民群众挽周恩来总理:
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
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
上述挽联,均能高度概括死者伟大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战斗的一生,激发人们的崇敬之情,再如下面三联亦颇能激励人心:
积毁铸沉冤,十年风雨燕山夜;
丹心同皎日,千古昭垂赤县天。
——赵朴初挽邓拓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挽黄花岗烈士
家中长辈去世,儿女等小辈写的挽联,其内容则应缅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秋瑾的一副挽母长联,堪称典范:
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不亲不待,奉母百年岂足?哀哉数朝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二;
爱我国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他日流芳,应是慈容无再见,难寻瑶岛三千。
夫妻间,如有一人先去世,对方为之写的挽联,则宜追思过去情投意合的恩爱,哀伤如今孤单无伴的凄凉。例如:
何香凝挽廖仲恺: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王缃绮挽张南皮:
老臣白发,痛矣骑箕,整顿乾坤事初了;满眼苍生,凄然流涕,徘徊门馆我如何?
丁一岚挽邓拓:
山海风波,心盟永忆;
万家恨雪,云际长明。
以上三联均为妻挽夫。下面这对是夫挽妻联:
已到暮年,名曰悼亡实偕老;
不妨多病,今君先去我还留。
挽联还有一种形式,叫做“自挽联”,常常是作者临终前写的,内容或对自己生平的感慨,或对亲人的依恋与嘱托。如: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俞曲园自挽联)
浮沉宦海如鸥乌;
生死书丛似蛀虫。
(纪晓岚自挽联)
如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后日重订婚姻,莫向生妻谈死妇;
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定仍有母,倘异时得蒙托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某林氏妇自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