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可能是乏虚“惹的祸”(一)

肥胖,有可能是乏虚“惹的祸”

  中医认为,“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所以肥胖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补气。黄芪自古以来被视为补气的良药,将黄芪泡水或煮成粥吃,对减肥有很好的效果。

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前些天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人的肥胖率直追美国。的确,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胖子也多了起来。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很多都受到肥胖的困扰。减肥成了国人的当务之急。一些商人投其所好,各种减肥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喝减肥茶、吃减肥药,有的还打出“经络减肥”、“点穴减肥”的幌子。商家大把地赚钱,患者拼命地掏钱,但见效的却寥寥无几。

 中国有个成语,叫“顺藤摸瓜”,意思是说按照线索查清事情的究竟。其实减肥也是如此。只有弄懂了肥胖的原因,才能对症施治。

 古人对于肥胖也有论述。《黄帝内经》认为,“人有脂,有膏,有肉⋯⋯肉坚,皮满者,脂。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黄帝内经》中的“肥”是指肌肉丰满、体形大的人,不是指脂肪多。脂肪多的古人称之为“膏人”,由于其脂肪大多分布于腹部,大腹便便,因此有“大腹垂腴”之说。这种人也就是现代医学上所说的“腹型肥胖”。“脂人”指什么呢?

  是指那些脂肪坚实,肌肉强悍,但膏脂分布比较均匀,不像“膏人”那样集中于腹部。《说文解字》认为“凝者日脂,释者日膏”,也就是说结实的是“脂”,松垮的叫“膏”。现在很多人看上去胖,但肌肉并不结实,这种人其实是“膏人”。还有一种人叫“肉人”,《黄帝内经》认为它是“皮肉不相离”,这种人肥胖并不是脂肪之肥,而是肌肉之肥,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肌肉男”。这种人一般不属于现在的“肥胖”范畴。

  《黄帝内经》认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也就是说,古人认识到肥胖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以前由于生产能力低下,人们主要以五谷为食,所以因肥胖引发的问题很少。现在,肉类食品被过度消费,在发达国家,胖的大多数是穷人。为什么呢?

  因为穷人,或者说是劳工主要吃快餐。快餐都是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因此被称为“垃圾”食品。但在中国,吃快餐却被视为一种时尚,这样易导致脂肪摄入过多,从而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这就是胖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代人坐得多,动得少。中医认为“久坐伤气”,气虚的人也易发胖。为什么呢?

  首先人吃下食物之后,需要胃气对其进行消化,然后再由脾气将其输布到全身。心脏接收到脾气上传的精微物质之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将其化生为气血。心又主脉,脉就相当于运输气血的专门“管道”,气血就是通过这些“管道”供养全身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受到心气的推动。脾胃吸收精华后所剩的糟粕,则在肺气的推动下向下传给大肠,再由大肠排出体外。

  由此可见,从食物进入消化道直至排出体外,与气机的通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气机通畅,该吸收的才能吸收,该气化的才能气化,该排泄的也才能排泄,这样的人体是健康的,体重也很正常。比如练过中国功夫的人,他们很少有肥胖的。但是那些练跆拳道、相扑的选手,他们明显偏胖。这是因为中国人练武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把练气看得很重要。阳气充裕,脂肪被气化,所以不胖。但是气虚的人就不同了,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吸收不了,就会在体内化为痰湿。所谓“痰湿”,吐出来就是痰,潜伏于体内就是脂肪,停留在腹部就是“将军肚”,流注于下就是水肿。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