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造血系统疾病相关试题(三)

A3/A4型题

(1~4题共用题干)

8个月女婴,其母素食,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少;面色苍黄,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肝肋下0.5cm,脾未及。RBC4.0×1012/L,Hb80g/L,MCV96fl,MCH34pg,MCHC38;外周血涂片示以成熟大细胞为主。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E.地中海贫血

2.引起本例贫血的病因是

A.相关营养素摄入不足

B.血液丢失

C.肠道吸收不足

D.骨髓功能障碍

E.红细胞破坏增加

3.叶酸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的原因是

A.诊断错误

B.药物剂量不足

C.药物剂型不佳

D.治疗时间短

E.选择药物不准确

4.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增加叶酸剂量

B.改为注射叶酸

C.添加铁剂

D.维生素B2注射

E.改为注射铁剂

参考答案

A1型题

1.B2.A3.C4.B5.C6.D7.D8.A9.B10.A11.B12.E

A2型题

1.A2.E3.B4.B5.E

B1型题

1.A2.C3.E

A3/A4型题

1.D2.A3.E4.D

答案解析

A1型题

1.B

在胚胎第6~8周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肝造血首先产生有核红细胞。

2.A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只有在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才会出现骨髓外造血。

3.C骨髓外造血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解析:出生后HbF迅速为HbA所代替,1岁时HbF不超过0.O5,至2岁时不超过0.02。

5.C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平均300ml:儿童约占体重的8%~10%。

6.D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可分为四度:①血红蛋白(H)从正常下限-90g/L者为轻度;②一60g/L者为中度;③-30g/L者为重度;④<30g/L者为极重度。

8.A外周血象是一项简单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可判断有无贫血及其程度,并可根据形态分类协助病因分析。

9。B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1.B血清铁蛋白(SF)可较敏感地反应体内贮存铁情况,在缺铁的铁减少期(ID)即已降低,红细胞生成缺铁期(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降低更明显,因而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

A2型题

2.E初生时新生儿白细胞总数15×10°/L~20×10/L,生后6~12小时达21×10/L~28×10/L,然后逐渐下降;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初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但在数天内即消失。

3.B患儿80天,处于生理性贫血阶段,红细胞数可以降至3.0×1012L,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贫血。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

4.B2岁是缺铁性贫血的好发年龄,细胞形态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且SF低下,故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最大。

5.E血象示大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贫血和精神症状,母乳喂养,有低维生素B2可能,故以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可能性最大。

B1型题

1.A2.C3.E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即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再继续服用铁即6~8周,以增加铁储存。

A3/A4型题

1.D贫血好发年龄,母亲素食,添加辅食少,婴儿维生素B2摄入不足,血液血检查示大细胞性贫血,故以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可能性最大。

2.A母乳喂养且其母素食,辅食添加少,维生素B2摄人少可能,并且没有肠道吸收不良及血液丢失病史,故以相关营养素吸收不良可能性最大。

3.E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应以维生素B2治疗为主,如单用叶酸反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