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七娘与白鹤拳

福建省武术队  曾乃梁  孙崇雄

在福建各地,广泛流传着白鹤拳。练白鹤拳的人,一提起方七娘,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创造白鹤拳的功绩。关于方七娘创自鹤拳的民间传说很多,不少老拳师认为方七娘与一只仙鹤比武,比输则拜鹤为师,得其法则形成白鹤拳,这当然具有民间神话的色彩。

季们查了《白鹤拳论》(手抄本)、书上记载了方七娘练武创拳的事迹。清朝康熙年间,浙江丽水有位老拳师,姓方名振东,自幼立志武功,苦修少林拳,至成年时武艺,医道都卓然不群,年过半才成家,晚年得一女,名七娘,不久妻丧,乃悉心教女练武、习医。

及至方七娘成年,其父振东年事已高,急急择婿婚配,结果找了个富家子弟,常“与鸡鸣狗盗之徒合伙经商发迹”,看不惯七娘风霜晨起,练功之苦“。等到方老辞世,其婿则拋却七娘,另求新欢了。七娘一怒之下,愤而出走,她依仗着拳术超人和医道出众,就一个人一路行医至福宁府(即今福建永春县),自此整天勤奋练武, 矢志承先父拳术。

有一天清晨,方七娘到溪旁洗衣,忽闻对岸一只离群白鹤发出悲鸣的声音,更增添了思念父亲的愁怀,便拓掷石击鹤,想不到这只白鹤不但不逃避飞去,反而鼓翅反弹,把掷去的石块凌空弹回落地气。七娘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人如果也能象白鹤展翅那样振臂挥拳,那么其发力不是也很妙吗?此后,她就经常细心观察鹤的寻食、飞鸣,宿立, 击翅和跳跃等姿势与动作,加以效仿,同时,把它结合到先父所传的少林拳术中去,独创了少林白鹤拳,后人简称为“白鹤拳。”

后来方七娘在永春传授这套白鹤拳,其中郑礼就是她的得意门生。据《永春县记二十四卷方技传》中记载,郑礼是永春和风里大羽这个地方的人,善拳术,他的父亲知道七娘武艺高强,临死前交代郑礼要虚心地向七娘求教。郑礼,林椎、姚虎等二十四人从此就拜七娘为师,他们十分尊重七娘,恭  恭敬敬地学,七娘“感其意,悉其术授之。郑礼等人“精勤不懈,遂以技名游江西’等处,有寺僧得到这少林白鹤拳之传,  便“威慑一方。方七娘及其弟子们达到福清,长乐、福州等地广授武艺,故沿途均有鹤拳留传。又有华侨学此技艺后赴港、澳,印尼等地, 传至域外。由于代代相传,各人在技术风格上又有所发展,逐步形成以白鹤为宗,演变为现在的四大流派:宗鹤(宿鹤)、食鹤、鸣鹤和飞鹤。 

方七娘创编的这种少林白鹤拳,  讲究以意行气,以气催劲,劲发于腰,发出一种强烈的撞抖之劲,或称反弹的劲道,这就是鹤拳中特有的“宗劲‘,身法则要求“鹤背龟身,虾退狗宗体”,步法上讲求“落地生根,五点金落地”,手法特点是两臂具弹抖之劲,收手软如绵,出手弓送矢“,拳理上讲、“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见力弃力。白鹤拳十分强调内外合一,气沉丹田,或明或暗,皆以深长为主(即腹式呼吸),并时而配以发声,犹如鹤鸣。由于白鹤拳注重精,气、神;尤其注重运气,因此今天还有不少练鹤拳的老人仍须发不白,有鹤发童颜之态。

白鹤拳后来分出来的四大流派,又各有其特色:宗鹤擅长顺势撞抖,击败对手,讲究“五撞,即头撞、肩撞、肘撞、胯撞与胸撞,食鹤用指多,似啄食状,动作轻巧敏捷,亦兼用脚,手足并用,鸣鹤多用掌,动作如衔理羽毛,机警灵活,另有发声,如鹤鸣叫,飞鹤两臂动作多,犹如鹤翅击拍水浪,形象生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