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冠军的人——记湖北省武术男队教练袁林林

胡滨

湖北武术男队近年来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运动队,在全国正式比赛中共夺得十多个名次,两次随中国武术团出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它在武坛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武术界人土注目。袁林林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作为一名培养武坛新苗园丁,也逐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熟悉。 

袁林林是怎样在较短的时间里率领湖北男队跻身于武林劲旅之列的呢?8年来,从堆起近一尺高的训练教案的扉页上,似乎能找到一点答案: 

“……只有在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地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1978年,湖北武术队面临多事之秋:当时全省各业余体校几年来培养的一批优秀选手刚好被体院录取,组织起另一支“二茬队”,别说参加全国赛,在湖北省,  也难“冒尖”啊!武术队筹建了半年,还是只有领队:一个光杆司令。此时此刻,受命于“危难之际”、年仅27岁的袁林林走马上任了。

白手起家已非易事,至于能搞出什么成绩,  当时谁也没抱多大希望。但袁林林却认为既然受命,那就必须勇攀高峰,丝毫不能马虎。他决心从小抓起,从零开始。当时招的一批队员年龄最大的才14岁。他既当教练员,搞好传帮带;又当运动员,在训练场上和队员们一起摸爬滚打。本来年轻再加上充满稚气的脸庞,使旁人都看不出教练是谁。那时候,他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张离全国比赛还有多少天的活动卡片每日翻动。他带领这支不大引人注目的娃娃兵“南征北战”和兄弟省队合练,  当时每人一天一元的伙食标准,吃一顿中饭,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在北京训练时,他们下午就在街头买“大火烧”对付一餐;  在陕西训练时,为节省住宿费并多挤出一点训练时间,他们在陕西队的器械仓库里借住了一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辛的劳动终于换来了成果,在参加年底乙组全国比赛中,湖北队共获6个单项名次,并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第一次使湖北武术运动实现了零的突破。初战告捷,大家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队员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袁林林没有与大家同乐。他抓紧离会前的时间走访各队,取经求教,密切注视着各队选手的成绩,盘算着明年如何进军甲组。

1979年、1980年的冬训是最为艰苦的时期,袁教练既要求大家抓好基本功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成为技术全面的运动员,又要求早出人才、早出成绩。根据全国对手情况,项目布局,安排各人从不同项目上努力实现单项突破。冬训中训练时数长,强度大,密度紧,要求严。为了抓成套耐力,他制定了连续超负荷训练,练下来脉搏达到1分钟240多跳;  为提高动作速度,一串连续动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别是单兵,10分钟连续分段训练,有的队员刚练到3分钟就想吐,两腿拖不动,但看到袁教练年近30还和大家一样练,咬咬牙硬是顶下来了。  ,

有个队员的主项是“双鞭”,袁教练给他设计了“地趟上下扫鞭”这一难新动作,开始时他一个也做不了,后来冬训结束,穿上15公斤重的铁沙衣也能完成二、三十次。在1981年福州全国比赛上,他的双鞭获得软器械冠军,这也是湖北队建队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湖北武术队建队8年来,  未淘汰一名男队员,袁教练除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严格生活管理外;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队员在技术上的长处,肖汉斌个子小,身体条件差,在1981年、1982年比赛中,连边也摸不着。面临“单项前6名方能出线”的1983年全运会预赛,小肖一度认为自己没希望了,准备“挂刀”,袁教练却没有对他失去信心。经过仔细分析,决定让他舍弃全能的其他五项,全力以赴把双刀搞上去。他在祖传“滚堂双刀”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双刀看走”,为小肖编排出一套激烈奔放,呈现男子阳刚之美的基本套路。又根据小肖个子小,灵活性好,能量消耗少等特长,让他全套动作一气呵成,最后以一串头转扎刀等动作,使整个套路达到了高潮。小肖苦练一冬,在全运会预赛上一鸣惊人,获双器械亚军,在9月份全运会上,又一举夺魁。肖汉斌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又在1984、1985’年全国比赛上连获两届双刀冠军。

如果说武术单练项目可以发挥运动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集体项目则更需要教练煞费苦心了。不说到处联系配乐、设计服装,单将男、女队抓在一起练,就颇费周折。往往一个人的情绪、伤痛会影响全有时只改几个动作,一堂训练课就过去了。1979年全国比赛,湖北队集体项目名次排在最后,有的队提出不搞了,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谁搞谁倒霉。袁教练给大家分析形势说:“强队团体总分好,往往不重视集体项目。我们要充分发挥男、女队身材整齐,体力充沛的特长,寸土必争,一定能将集体项目搞上去。”袁教练不断改进套路,将原来8人上场改为12人,进一步突出集体鞭气势磅礴的特点和本队双鞭的优势,4对双鞭同时穿花,16条鞭上下翻飞,相映生辉,因此,这个项目已连续5次获得了全国武术比赛集体项目的冠军。1984年,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中日青年友好联欢会上,湖北武术队表演的集体鞭以整齐划一的动作、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称赞。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袁教练1976年从北京体院运动系毕业后,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训练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如有的队员平时训练不错,但比赛时技术失常,发挥不出来,袁教练就将赛场观众的喧闹,器械的铿锵声,裁判的喊分声录下来,在训练和小测验时播放,使运动员适应赛场气氛,从心理上克服紧张感。

赛后总结和全年计划的制定,是关键的一步。每次比赛完后,袁教练都要认真思考,并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以制定今后的计划。如建队初提出的“打好基础,重点突破单项”和现在的“全面开花,各项力争好成绩”的指导思想,以及根据湖北队特点特定的“速度快,力量猛,规格好,难度大”的方针到现在的“技术细腻,意真味浓……”等,在不同的时期都起到了关键的、恰如其分的作用。这都是他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体现。

袁教练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并要求运动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他经常说,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再想前进一步,就要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智,慧及加深对武术运动的认识等方面下功夫。因此,他要求队员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经常检查、批改训练日记,鼓励大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方面的爱好,现在,湖北男队业余自学已蔚然成风。

成绩和胜利容易使人满足和陶醉,然而,在湖北男队跨入武坛先进队行列的今天,袁教练却非常清醒和冷静,他知道湖北男队虽然在一些单项上获得了冠军,但团体连续两年屈居亚军,离顶峰还有艰巨的一步,另外,也还没有培养出全国出类拔萃的尖子。他认为:“目标尚未达到,仍需奋斗不息!”。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