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人先射马

——散手点滴谈

施夫

“射人先射马”是古代骑兵交战的一条实践经验,用之于武术中的散手赛,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凡练武者,皆先练其马“。此“马”既非乘骑之马,亦非单指武术中的马步,而是对各种武术步型的统称。如民间所称谓的四平马、三角马,丁字马,女字马、跪马等等皆是。  “马”是武术运动的基础,各家各派皆讲究之。“马”不稳实,则发拳无根;  “马”不灵活,则变化迟钝;  “马”不迅捷,则进攻无势。还有重要的一点,“马”是身体重心的支撑。对打时,  “马若被击,则重心失衡,重心失衡,则失势失利。所以, “射人先射‘马,”在散手对打中,可起着破坏基础、牵制全盘的作用,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双方对扫,有这样一个规律:  马不到,拳不到;  马先到,拳才到。这句话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距离问题:两人交手,步与步之间的最大距离(两人的前脚之间,应在一脚掌的距离以内,打击才能生效,否则只要双方中有一方的重心稍后坐,则任何一方的出拳距离都不足以击中对方;  其二是时间问题:一般来说,步法与出拳的时间关系是步先踏实而拳之劲才后发。这个规律,提供了“射人先射马 ”的可能性。

散打时,‘先扫‘马  可作阻挡对方进攻的有效手段之一。假设甲方用右弓步冲拳向乙方进攻,在甲方的右步即将落地,或落地即将踏实之际,乙方用左腿将甲方右脚勾起,并用左鞭拳击其颈或胸部,迫使甲的重心失衡,跌仆倒地。这种击其先至之“马”,制其后发之拳的打法,就是根据“马不到,拳不到;马先到,拳才到,”的运动规律设计的打法之。

“马不到,  拳不到;  马先三到,拳才到的,规律,还能用来判断对方进攻的距离,从而准确掌握躲闪时机,进行有效的还击。如对方前马已踏至我前马一脚掌的距离内,我即使不躲不闪,也要有挡有格。但若在一掌距离之外,最多将重心后坐,已可使其拳落空。距离判断得准,就能掌握躲闪的时机。这个时机,指对方进攻之势未尽,而又收之不及的一瞬间,不能早也不能晚。早则对方尚可改变进攻方向与方式,  晚则已遭其所击。

此击法还能起到“知其马,便能知其身,知其身便能知其手”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对打时要“七分看脚,三分看手”。这“七分‘,与“三分”是主要与次要的意思。具体做法是两方对峙时,其眼要虚视其上而实窥其下。初习武艺的人在磋商武艺或观摩表演、临阵试拳时,总有看不清来拳、判断不准之忧虑。若练了此眼法击法,则可掌握主次,初步做到从容以待。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