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轨迹拳学:格斗步法科学化(二)

开立,基本上站在一条直线上或其两侧,其形如图1与图2所示。左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左前纵步,右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右前纵步。

(3)二者在动作过程中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一致,即前脚先动,后脚再进。

(4)二者在动作过程中双脚的动作轨迹的地面投影基本一致,如图3所示进步地面投影示意图。

轨迹拳学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的不同点:

二者最显著的差异即是如前所述的具体运作模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二者在格斗中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的不同。在感观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细节较多、模样新奇的轨迹步法出乎意料地“快”于动作简明的拖拉式步法。而真实的体认轨迹拳学步法往往会使实践者不但找到了“快”的感觉,而且会觉察到自己动作较以往出乎寻常的“得力”。现我们从二者实际的操作出发来做具体分析。

(1)二者起动时的力源与重心变化不同。拖拉式步法中上步的前脚滑移的动力源头是前腿自身,也就是说前腿是其自己“摆”出去的,此时动作者的身体重心并没有随下肢的移动而前移;轨迹拳学步法中前脚移动的力并非源自前腿本身,而是后腿的蹬地所产生的爆发力,即所谓的“后驱”。“后驱”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把前腿“挤”出去,使重心与移动足做同时同向位移,从这一点来讲,轨迹拳学步法在进身或近身的内涵上要优于拖拉式步法——重心变化的快慢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体动作速度的快慢。“突发”的效果也即是因“后驱”的力量越大,起动也就越突然。另外,重心的立体垂直位移能够堆积出最大实际投入打击的有效身体质量(m),使得攻击力度趋于最大。

(2)二者过程中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有所不同。拖拉式步法是以膝足参与为主体的行进动作,前脚落地踩实后,重心前“折”以拖动后脚前移过位。轨迹拳学的进步,则是前脚前“刺”后,借向前的冲势摇转后臀(后腿所在的臀),前立圆挥动后腿,直膝甩过前腿下落完成过位的。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提高双脚交互过位的频率,从而使步法的整体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二者的止步动作不同。拖拉式步法后腿过位落地后,就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步法行程。而轨迹拳学止步动作一般均要求“逆行”与“立止”,“逆行”也就是说在步法动作即将结束的瞬间,要用前脚(注意:这里的前脚是相对于与对手最为接近的脚,具体到进步中就是后动的“后”脚,其意与前述“前腿”意义一致)搓地反弹臀胯制动,使得实践者上下盘反称。“立止”的含义则在于指“逆行的完成要麻利。相比之下,轨迹拳学步法模式中“逆行”与“立止”给人似乎有画蛇添足的感觉。然而“逆行”与“立止”的实际功用绝非多此一举,相反,高层次的发力都离不开逆行”与“立止”参与。正如(1)与(2)所析的那样,在实际打斗中由于科学步法的施用、堆积与复合出了实践者投入攻击的最大有效身体质量和最快整体动作速度,其形势与车之重载、疾驰无二。在此情势下一旦突然制动,车飞人抛势不可当。不难理解“逆行”与“立止”作用也在于突然制动,如是所为会使攻击的力度与速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从理论上来讲,其是运动力学—牛顿第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在拳学中的具体应用。

(4)轨迹拳学强调特定发力运动(即攻击手段)与特定的步法相配合。从运动力学角度讲,就是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自律运动做到同向整体的复合。传统武术是很讲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然而要做到名符其实的达标却非易事。究其根本就在于步法运作与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配合不协调,而轨迹拳学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武术真知与精华的传承。所以说一旦轨迹拳学步法过关,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步法”的默契就再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当然步法比照中还有许多可比细节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暂做上述主要比较。

步到人翻——步法真用

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练有其特殊的一面,她不像其他搏击步法那样做单独的练习,而是在步形身态、手法轨迹、身法轨迹、腿法轨迹、功法训练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进行步法训练的,此所谓水到渠成。另外,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练是“逐步”修证的,绝非一蹴而就。笔者个人认为在训练手段与方法上,任何动听说教都不能与名师实际指导与培训相比拟,故此一笔带过,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相关轨迹拳学学习资料。再则,在轨迹拳学步法练习过程中,也渗透了对攻击手段与策略培养与训练。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也表征出了轨迹拳学的学练环节相扣的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儿组步法的运用,来演示一下步到人倒的打斗,从中一窥步法在实际格斗中的正确施用。

1.进步与直拳的配合

左纵步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3-1所示(下同);我方右脚蹬地左脚前刺,突发左直拳攻袭对手头面如图3—2;不等左手回收,即以右脚快速向前冲进,同时用右手直拳二度攻击对手头面要害如图3-3所示。

简析:进步是典型的远距离冲刺式步法,它与直拳的配合使用,是轨迹拳学最为常见的攻掠手段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快”字。一般情况下。只要技术过关,运用时机得当,往往一个招而胜负即分。2004年3月,央视7台及人民目报(海外版)二行记者同时造访竹林武馆期间。就有位业内名气不小的太极高手一试“老李”身手,先生即以进步直拳对之,一招见分晓—一此人惊呼“快得让人始料不及”!

2.歪步与撞插的配合。

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4所示。双方对峙如图3-1所示;对方以前手直拳首发进攻,我方即左脚左刺横挪,同时左手左平云拨挡对方来拳如图4-2;继而右脚左折前进步,用右手撞捶重创对手肋下要害如图4-2。

简析:歪步是让位阻击与岔线攻掠的重要的运载工具,歪步撞捶乃典型的阻击—掖打战例。而歪步在岔线攻掠的运用上的战略意义多是“声东”与“击西。

3.弯步与斜拳的配合。

弯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5所示。

双方对峙如图51所示;对方以左手拳攻我方头面要害,我方即以左脚左刺横挪,同时向左晃身闪开对手来拳如图5-2;,接下来我方以左脚掌为圆心,左腿横拧向左转身,有脚贴地划弧平云180°落于体前,与此同时,右手借身体旋转以上斜拳重击为手面额如图5-3。

简析:弯步是平、斜、抛类弧线型拳法最为合适的配伍步法。此组示范与歪步撞捶一样均属让位阻击之列,二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各自所负载的攻击手段的不同,从动力复合原理出发,由于弯步走弧,其在通常情况下就不应该与直拳、撞捶类的走直拳法共生。

小结

上述三组特定举例,从一定意义上讲代表了轨迹拳学三类步法即直线形步法、折线形步法与曲线形步法基本的实施与运用,攻击手段与步法的特殊配合可以说是相当的“对号入座”的。在此笔者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易懂,读者在实际的步法学与用当中,切切不可只局限上述几例,须知融汇科学的原理原则于现实的操作当中,不断地深掘自身内在的潜力,才有助于自我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题外话

截拳道的创立者李小龙先生生前曾对其功夫做过总结,言其武功之秘即在“近身与发力”。不可否认,李小龙先生对格斗实际内涵感知之深刻,然而在李小龙先生去世的若干年后,其某些所谓的徒子徒孙却把“近身与发力”理解成了“伸直手臂后去打人的绝技,并打着截拳道“正本清源”幌子对此大肆鼓吹。笔者真不知道这些“高人”这样做的初衷为何——难道截拳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等着你伸直手臂后来打吗?!呵呵,倘若李小龙先生泉下有知的话,又做如何感想。。。。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