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把长剑——剑中君子

文/孙德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剑为短兵之师,乃是君子的武备。斗剑有礼,不能轻易伤人,否则,绝难成为剑侠。对敌专攻其要害,重在节九窍,讲究八法、九要、十诀。舞剑动作高雅,见机而动,随势而变,刚柔并举。斗剑有四忌、四绝。四忌为忌猛进无术,二忌攻防无备,三忌轻视敌人,四忌缺乏胆气;四绝是刺喉刺心、刺腕、刺膝。

至化境,能够以无形之气压倒有形之技,身心剑与阴阳之气融合一体,周身轻灵,犹如天龙地蛇,飘摇若仙。

二、双把长剑的渊源

南有少林刺虎剑,北有双把劈刺剑”,中华双把劈刺剑是先秦剑文化的宝贵遗产据载,双把劈刺剑的始创者是秦始皇,唐朝李贺就有“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的诗句。公元前246年,少年嬴政继位,此后的十几年内,他以武力扫平了诸侯国,成为统一全国的始皇帝。凶残暴虐的秦始皇,曾两次被刺,因此他十分担心自身的安全,便令人按其要求铸造了当时最先进的双把长剑,以防不测。秦始皇得剑后,不论身到何处,总把双把长剑悬在腰间。后世皇帝、王侯也都将双把长剑当做必备武器,此剑也因此得以流传。据传,宋太祖尤擅双把长剑。在宋时,双把长剑的技术内容得以充实与发展,有势有法,并有双把剑谱传世。也是在宋代,双把剑谱被传到了朝鲜,在明朝年间,又辗转传回了中国。由于历代得传双把长剑真谛者多藏而不宣,故使此国之瑰宝深藏在民间。

三、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由来及师承

明末精于少林武术的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出家。王郎将玄妙的大刀招法融进双把长剑中,加以贯通,独创了“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此剑经圣霄道人扩充,以武当剑法为基础,汲取戚家剑法拧、裹、转、翻之精粹,融汇俞氏棍法之精髓,冶诸家名剑法为一炉,使其独具风格与特点,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是螳螂拳的独门兵器,它与太极螳螂拳相融并存,历代只传嫡系一脉衣钵传人及掌门人,因此外界难窥其全貌。

四、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的技术内容

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随着太极螳螂拳的发展而更加完善,其理与太极螳螂拳相同,以“阴阳、刚柔、虚实六字为心诀,又按八卦阴阳相生之理,衍化出先天八剑,此八剑如环无端,阴阳循环无始无终,可随意衔接,乃至演化无穷。剑法以阴阳各十三字绳之,阳宫(攻)十三字撩点封豁,格刺甩窝,缠崩抹劈另有“带”字一个;阴宫(守)十三字:身弯步活,点引迎进,托闪漏提,另有“挂”字一个。

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有体用之分,阴阳六剑为体,先天八剑为用,奇门八剑只在奇正变化之中,不招不架的散招剑法,则以闪展腾挪为要。

五、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的风格

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较难掌握,因为一米多长的长剑,是有一定重量的,演练者不仅要身体强壮,而且还要求身体灵活。演练时刚能断金裂石,柔能藏机而不发,慢如抽筋拔骨,快似露雳火闪。

六、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的特点

柳叶劈刺双把螳螂剑,势分顺逆,剑分阴阳,结构严谨,造型优美,而其精髓却是实战,这从双把剑的结构上,就可看出它潜在的攻击性;它要求使用者有扎实的腰马功夫,肩背和双臂也要承受住剑与敌械碰击的力量。临敌制胜,性命相搏,随机设势,固中扼之,抢占先机,避锋逼入,一招制敌,只在尺寸争锋。临战须正对中线,玉环斜马,如螃蟹之横行,左右趋避,牵连进之,走则螺旋,每以步步占中心为第一要旨,促身逼进,短器难接,长械不捷,削杆沾杆,双把剑主破中长兵器,它所发出的力量,是其他兵器的两倍!道不可言尽,语曰:“剑法奥理玄中玄,道在师父学贵专”。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