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美籍华裔武术家徐纪(一)

张胜利

和我见过的照片上一样,中等身材,强健的体魂,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一一这就是美籍华裔武术家、美国传统武术学会主席徐纪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是那一口标准的国语和豪爽的性格,尤其令人感到酣畅。

这已是徐纪先生第三次来大陆作武术访问旅行了,1987年和1990年他曾两次来大陆作武术考察,并以《千里不留行》为题,写下了旅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今后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看法。该文在《少林与太极》杂志连载后,在国内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最近,《千里不留行》的单行本即将在台湾出版。这次他是以“神州武术求真团”领队的身份,率团前来大陆的。一到大陆,“求真团”就披星戴月,昼夜兼程,四处寻师访友,与各地同道交流技艺。他们赴北京、下郑州、转访石家庄,据说以后还要去保定、雄县、沧州、济南。1991年9月17日晚,笔者在“求真团”下榻的石家庄市宾馆拜访了徐先生。

和大陆人的习惯一样,话题一开,徐先生谈起了家事。他出生在上海,1949年以后随父母去台湾。他的外祖家是蒙古族,是随元朝成吉思汗进入中原的铁木耳王保保的后裔,后来定居南通,就以“保”为氏。据说过去南通只有三家蒙古族人,另外两家是冒家和习家。冒家出了个有名的江南才子冒辟疆,他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可能受外祖家血统的影响,徐先生从小就生性豪爽,喜吃面食,俨然一副北方汉子的气概。

我们的话题转到武术上来。徐先生自己讲,他与武术结缘是在中学时代,这其间走过了一大段弯弯曲曲的路。最初立志学武,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在台湾待播最广的是南派武术,以福建、广东一带的拳种最为流行,他最早见识到的正就是这些拳种。以后他继续寻访,甚至逐渐访求到长江流域(如湖北、江西)的地方拳种。

后来,他拜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一期毕业的韩庆堂拳师为师,学习教门拳和梅花长拳,一经练习,他觉得韩师的传授适合自己的口胃,练得非常起劲。可练着练着,问题就出来了,长拳的拳理较为抽象,不易掌握,他发现自己只会练不会用,找不到技术依据,每次与人交手,总没把握,他感到十分苦恼。

韩先生是山东即墨人,胶东是螳螂拳的极盛之地,所以与韩先生过从的同乡、好友中有许多螳娜拳师。螳螂拳架子小,实用性强,所以徐先生跟他们学起了螳螂拳。出于弥补自己不足的目的,也不管什么派别的螳娜拳,只要实用他就学,这样一来二去,技击水平大为提高,和人过招也更有把握了,再反过来体会韩先生教的长拳,也能“品”出其中滋味了。这时又碰上了新情况,由于自己长得瘦弱,力度不够,一般与人友好交手时尚能应付,但真正遇到紧急意外,却不能损人毫发,一时间,他又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甚至出现了要不要练下去的想法。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八极,劈挂拳家刘云樵。刘先生原答河北沧州,自幼得名家“神枪”李书文先生传授,当年在齐鲁武林中有“小霸王”的美名,后入军界。到台湾后,毅然辞去高官厚禄,四十多岁就退出军界,过起淡泊的平民生活,闲暇时经常与武术界的朋友们切磋技艺。一见过刘先生,徐先生就为他的功力,尤其是他发劲所震服,遂拜在刘先生门下学习八极拳和劈挂拳。在学习过程中,他又发现刘先生的宫(宝田)氏八卦掌练得炉火纯青,更令他如痴如醉,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学习了好多年,深得刘先生之衣钵。后来在刘先生的督促下,他还跟杜毓泽老先生学习了陈氏太极拳。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