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实战的棍法—《剑经》初探之四(一)

郑昆明

俞大猷的棍法,泉州人称“军棍”,其步法稳固,手法简约、实战。固守待进,“步步进前”,直来直去,力沉势实,绝无虚花草步。

俞大猷在《剑经》中,具体论述棍术技击法的条目共有170条。他说“愚尝用数十年心力求得其法,著为《剑经》。”可见,为了适应实战需要,《剑经》中论述棍法的攻防拆解招数十分详尽。俞大猷自己评价说:“秘旨语到此,不能复加一言矣。”也认为“世有真丈夫,当亮予志。”对《剑经》中所说“秘旨”,如果能够“体认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弹琴咏歌之趣也”。

我反复披阅《剑经》,对照流行至今的泉州南派少林棍术,如花拳门的《紫云棍》,发现其受《剑经》所列技击法的影响很深。以后,容当另文剖析。本文仅就现代陆军的刺杀教范,分二部分谈谈《剑经》简约而又实战的棍法,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样贯穿在现代军队的技术训练中。

基本法

《创经》在总诀歌中提到,运用棍法时,“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一打一揭,遍身著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

所谓的“前脚要曲,后脚要直。”在现代武术或陆军刺杀教范中的术语叫弓箭步。要求前腿大腿屈膝蹲平,膝部向前与脚尖垂直或稍超过脚尖,脚跟着地。髋部不准向外凸出;后腿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脚跟或脚外侧均不得离地。上体稍向前倾,挺胸、塌腰,落臀。

所谓“阴阳要转”,“更有阴阳诀,请君要熟识”等。体现在持棍方式上时,即前后手握棍呈阴阳相反。在演练或攻防中,有一部分棍法是依赖于前后手的阴阳转换、变化而变化的。故要求“阴阳要转。”

《剑经》还要求“两手要直”,“前手直当,后直加拔”,“后手初曲后直”,也要求“后手须用功,遍身都著力,动时把得固”。要“把棍坚把住用身势”。认为“凡棍动时须要把得极固方有力”等。

不论古今,凡持械双手都要握紧,以防在攻防碰撞过程中被震开或自行脱手。再者,双手紧握才能保证腰身的劲力通过双手以达梢端,发挥其正常作用。“前手直当”,发劲顺遂,肘不外驳,以防对方点打。

在现代陆军刺杀训练中,其预备用枪时,听到预令,右手迅速将枪提起,拇指贴于右胯。听到动令,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仍右转,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对正前方,两脚距离稍宽于肩,左脚外侧与右脚跟在一线上,两腿微屈(先呈丁字步式),上体微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中央稍前;在出左脚的同时,右手以虎口的压力和四指的顶力迅速将枪向前稍左送出,左手迅速接握护木,虎口对正枪面,右手随即移握枪颈,置于腰带钎右侧梢下,枪面稍向左,枪刺尖约与喉部同高并和左眼在一线上,两眼注视敌方。

其预备用枪姿势,同样体现了《剑经》“凡起手要打要杀,俱要在他门内一尺之间,未可将手势发尽”的要求。

同样,也要求两手持枪阴阳互握,把握牢固,以防脱落。从以上教范要求看,也体现了《剑经》“自习打揭俱要有声…高不过目,低不过膝”和“但凡打敲摆洗,俱用后手功夫,故棍不用提起高”的精神。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