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武术家雅号拾趣(一)

我国有不少武术家,常因武艺高强或因某一创举,而被人欣赏赞叹、获得雅号、传为美谈者大有人在,现列举如次:

明代陈元斌,少年时在少林寺习武。1621年赴日本名古屋,后移居江户正国寺传授中国拳术。陈死后在东京立碑,碑文有:“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入明人陈元斌而起”的赞颂。

明代刘德长,擅长使枪,枪法纯熟,武艺绝伦。有“枪法近祖”之美誉。

明末,陈家沟第九代后裔著名太极拳家陈王廷,是明末的武秀才。因面如红枣,蓄有美髯,人称“二关公”。

清康熙雍正年间,江苏人氏甘凤池,精通内外家拳法和剑法。为反清复明行侠仗义于江湖,名声极著。有“江南大侠”美称。

清乾隆年间,河北沧县人孙通,在少林寺学艺十年,是武术多面手。不仅精通少林寺的各路拳法,还会“陆地飞行术”、点穴法、擒拿法。他又擅长枪、刀、剑等器械,人称“万能手”和“铁腿孙通”。

清康熙年间,河北沧县人吴钟,是一位武艺非凡的武术家。他先从一道士学八极拳,后又从师先学枪法。曾与康熙皇帝的第十一子允褪(音提)持殳(用竹做成的一端有棱无刃的一种兵器)进行比赛。将殳端涂上粉,比赛中允提脸上涂了粉而毫无察觉。后改为殳端涂上面糊,比赛时又把允提的眉上涂上而又没有被发现。因此在北京被人誉为“神枪吴钟”。

清乾隆年间,河北深县李洛能,自幼爱好武术,后经商山西太谷,从戴龙邦学形意拳。苦练十年,返回乡里广为授徒。凡与人比武较技,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达到了上乘神化的地步,被世人赞誉为“神拳李”。

清乾隆河北深县的郭云深,师从李洛能,得其形意拳明劲、暗劲、化劲之奥妙,又熟读兵法,遍游各省,结识了众多的武林高手。凡与人交手都以崩拳取胜。人们颂扬他:“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清嘉庆年间,河北邯郸常三,身体魁武,浑身疙瘩肉,臂力过人。左右两胳臂夹着两个碌碡,就像夹着两个枕头一样轻松,还能绕井台三圈,这个姿势好像展翅的雄鹰,因此人们送常三一个雅号叫“没爪鹰”。

清咸丰年间河北永年杨露禅,师从陈长兴学太极拳,苦练多年,得其真传,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与人较技无不取胜,被誉为“杨无敌”。

清末河北大名府赵站村的刘长春,字芳圃,自幼酷爱武术,精通大洪拳和二郎拳,又拜田魁皂为师,学得少林秘传的拳法—一大架佛锤拳法。为“大名国术研究社”的总教师。与人比武折服多人,曾惩治坏和尚“铁头僧”,人称“老芳子”。

清末河北沧州刘五是六合拳门派的传人,两胳膊力大无穷,坚硬如铁。一次他摇辘轳打水,刚刚提上来一桶水,一不小心撒了手,那辘轳被倒旋下去,刘猛向辘轳把一伸胳膊,一下子就把急速下降飞旋的辘轳挡住了。可见刘的胳膊功夫极其深厚。所以,人称“铁胳膊”。

清末山东的蔡桂勤,出身武术世家,相传武艺高超。蔡身体瘦弱,个子不高,但出拳快似闪电,打遍山东无敌手,大名威镇江湖。世人称颂蔡为“拳魔”。

清末安徽的刘百川,自幼习武,中年走镖关外,曾以鸳鸯连环腿击败过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先生亲书“尚武精神”横匾一额。刘曾得少林高僧的秘传,精通小罗汉、罗汉神打等拳,得其精髓。他武艺精湛,尤擅腿法,出腿快如疾风,猛如电击。与人交手瞬间把对方踢倒。故有“江南第一脚的美称。

清末河北的张占魁,字兆东。初学少林拳,后拜刘奇兰学形意拳,又拜董海川学八卦掌,功夫精湛。他擅技击,曾击败过德国大力士,一时名震京津。弟子众多,大多成为著名的武术家。当时一位将领曾赠他匾额,上书“闪电手”。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是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师从李魁元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掌,从郝为贞学太极拳。与人交手,手法多变,快速灵活,敏若猿捷,人称“赛活猴”。晚年著有《形意拳学》、《八卦掌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等,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武术一代宗师。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