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拳的源流及发展

臧洪君

郭家拳不是博山的“土特产”。相传为清朝中叶东北神拳郭月华所创,民国初年,东北一手艺人因财产纠纷伤了人命,为躲避官府缉捕逃到博山,在留居博山的五年中,将自己精湛的武技传给了刘同榜。

刘同榜,字金亭,博山大峪口人。刘口讷少言,不善交际,朝夕练拳自乐,功力深厚,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习练拳脚是我生活最大乐趣。”其千斤砣(马步桩)造诣尤深。刘在淄博名声很大,逸事传闻颇多。解放前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日伪时期,日本鬼子在博山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乡人见了日寇都要鞠躬,不然则灾祸降身,但刘却从不向日寇弯腰。一次,刘见了日寇佯装不知,仍昂首阔步,日寇不悦,随即上前使用柔术摔刘,刘在日寇背上运气下沉,重如千斤,日寇被压了个狗吃屎,恼羞成怒,挥拳向刘面部打来,刘习惯性使出连消带打的招势,日寇被弹出几步远,刘扬长而去,表现了一个中国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其禀性品德由此亦可窥见一斑。

刘视郭家拳为珍宝,轻易不授人,在亲戚朋友的再三恳求下,于五十年代末公诸于世。因该拳简单易学,实战性强,旋即受到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青睐,遍播博山。刘师七十年代中期无疾辞世,享年九十余岁,其传留的郭家拳无疑将泽被后人。

郭家拳原名九宫八卦斩穴拳,刘同榜为纪念师祖易名郭家拳。该拳内容丰富,训练方法系统。拳术有:十二路潭腿,八排拳,斩穴拳;器械有:斩龙擒虎棍(刘眉棍),接腕刀(空手夺单刀),飞镖。该拳实属内家拳,人门先习潭腿,以训练桩功、身法和强大的爆发力。八排拳为中心套路,每排二、三十个动作,起势与收势相距十余步!面部方向相反,拳路行走一条直线,八排拳演练完毕恰好又回到原起势处。该拳易学易练,短小精悍。演练时步法低沉,身体重心较低,不易跌倒,实战中也能缩小被打击面。全身动作以腰为轴,身动必先腰行,腰为一身之主宰。拳法善用短手,招势小巧玲珑,阴劲发力,以守为主,后发制人。踢腿不过腰,腿法多用弹、蹬、勾、铲、扫等技法。技击讲究刁滑、粘连、吞吐、浮沉八字诀。八十四势斩穴拳为该门最长的拳术套路,综合了八排拳的精华,实为看家拳。

在郭家拳的发展演进史上,王龙泉是一个里程碑。王是博山河东村人,个子不高,肩宽背厚,性格敦实,貌如其人,典型的车轴汉子。因两眼生翳,乡人送以“王瞎子”的绰号。五酷嗜技击,原习五子拳,富臂力,能舞动三十余斤重的铁棍,悍勇威猛。在一次与年迈的刘同榜的较枝中,被刘用借力打力的招式打翻,遂拜刘为师,专攻郭家拳。据说王有一内功掌法“狗皮掌”:用一张狗皮折叠数寸厚,固定在高矮适中的凳上,摆成马步或弓步架势,双手轮换拍、摔、磨,行气要求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击手时呼气,回手时吸气,意领气贯于手掌,尚意不尚力。此掌练法虽简,但功效甚大,旨在损伤人的脏腑。

王对郭家拳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把五子拳和郭家拳揉合融汇,将八排拳重新编排扩展为十二排;在技法上加强了拳法的进攻性和阳刚之劲,使原来以短手为主改为长短手混用;步法变高,移动更加灵活。此十二排拳既可单练又可对接。二是创编拳谱,把十二排拳和斩穴拳的每个招势配上歌谣,使该拳形成文字,得以保存流传。也使学者易懂易记,添加了练拳的趣味性。自王师之后,郭家拳形成了“老八排,新十二排”两个流派。

王家境贫寒,妻子亦是残疾人,靠打石子和徒弟接济过活,1979年贫病而死,年四十五岁,给郭家拳的发展传播造成了巨大损失,实为一大憾事。

现今,刘同榜的侄子刘洪凡和淄博矿务局的王勤海等老派和新派郭家拳好手,在武林中辛勤耕耘,不遗余力提掖后人,桃李众多。郭家拳业已列入山东省传统武术重点挖据流派,衷心祝愿这朵武坛奇葩飘香万里,发扬广大。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