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用意不用力的理解

刘永清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力”。其中道理怎样呢?笔者先练太极拳四年多,后在山西省委党校跟随杨振铎老师练习太极拳两年,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奥妙才有了进一步的领悟,现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要理解用意的放松的关系,做到有意识地由松转柔。太极拳意与力关系,简单可以理解为精神与锻炼和身体的锻炼,这二者是同样重要的。炼好太极拳首要的就是领会放松的要领,教授者经常反复强调“用意不用力”就是针对初学者不懂放松、经常使用拙力僵力而言。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方能把意念真正集中起来,精神一致,全神贯注,而放松又在心静用意有意识的前提下,使各部分关节有机联系起来做到松而不垮,协调运动,并非绵软无力精神松懈。例如,杨氏太极拳的起式就要求精神内敛,两臂似有棚劲、集中太极拳的其它要领,很好地体现了放松与用意的结合。也只有当二者有机结合之后,才能做到由松入柔,近而体会其它十大要领,从中寻找掌握一种轻灵而又稳重、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力。

二是要明确力与劲的关系,把力转化为内劲。经过一个时期的用意放松锻炼之后,身体就需于一种比较协调的状态,这时拙力,僵力不能用,整体的劲又不会用,就特别需要明确力与劲的关系。杨振铎老师形象地讲到:力是自然之力、拙力,太极拳讲不用力就是不用这种力,它好比是生铁、没有经过高温锻炼;而劲则是以力为基础的内劲;它象是钢,是生铁经过高温锤炼而成,具有韧性和弹性。由力转化为劲的过程,有一个柔的积累过程,劲就是从柔中锻炼出来的,这一步就是拳论中讲的由松入柔、积柔成刚,近而达到棉里藏针、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过程。 三是要明确从用意放松到积柔成刚的时间关系。即使练习者懂得了前面的几层意思,也不能急于求成,这一点太极拳与其它拳种是一致的。杨澄甫先师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讲得很明确:太极拳有恒者皆可习之,三年有成,若问其用、则不在用力、而切不畏有力也。由此可知,太极拳由用意放松到小成至少需三年时间,这段时间还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然后方可结合太极推手、刀、剑练习,领会太极拳技击的真谛,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见,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与太极拳的技击和治病保健功用并不是矛盾的,否则太极拳就不会象今天这样挤身亚运会开幕式,普及中华大地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