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书法比较谈

肖峰

书法和武术同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武将十分爱好书法,如三国时的猛将张飞,宋朝的岳飞等。不仅武功出众,而且于书法也有深厚的功底。在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书画闻名退迩,于武术也有相当造诣。在日本的武馆里,一边放置着兵器、一边放置着文房四宝,将书法和武术同时进行教学。由此可见,书法和武术联系密切。如果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二者有着某些相通之处。

一、学书和学拳

在书法瀚海里,有风格各异的各种碎帖;在武术的“家族”里,有种类繁多的各种拳术。在学举和学书的道路上,第一步是个“选”字。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决定了选帖和选拳内容的不同。清朝的包世臣在答三子问中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当性情与所学内容相统一的话,则心手俱畅,进步明显。例如,一个性格深沉、内向的人在学拳时可能偏爱太极、八卦,在学书时,则可能在正书、小楷上有所造诣。而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擘窠大字和行草出来往往感觉良好,在练拳时,少林、南拳则正对胃口。当然,任何事情也不是绝对的,现实中也有恰恰相反的现象。

选好了帖就可以临写,选定了拳就要认真地练了。临帖首先强调求形似、练拳同样讲究每一个动作合符规范。如果将一幅行草书和一套长拳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形象地看到二者有着相通之处。

书法中“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①从第一个字就可以窥见全篇的风貌。武术套路中,一亮相、出拳(掌)就知道是太极、八卦,还是南拳、少林。行草书“如云行水流、字虽不连而气候相通,”②套路中,时而静立,时而窜蹦跳跃、起伏转折,一段组合动作犹如书法作品的一行字,都有着共同的节奏感。

书法中用浓淡枯瘦,轻重缓急来表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武术中围绕着攻与防的矛盾在发展。

二、神似与中和

书法中“神采为上”,形质次之,”③武术中不仅强调“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而且更重视“精神气力功”的表现。王羲之写《兰亭序》和颜真卿写《祭侄稿》其情绪、精神状态、外部条件的不同,使其书写的作品风格各异。武术中,南拳的刚猛气势,太极的后发制人等,都是蕴涵在套路之中的“神。”

博采众长,这是书法和武术的共性。书法中,有飘逸秀丽的,也有庄重肃移的;有中宫紧缩的,也有宽博疏朗的,只有互相融合,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武术中,素以刚猛闻名的少林拳中,也有象太极拳一样舒缓的拳种一一大悲拳。而以后发制人、借力打力为特色的太极拳中也有象少林拳一样快猛的拳种。

武术中追求刚柔相济,书法中追求的是中和之美。

三、个性与创新

书法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高格调的个性风格在书作中的表现,武术家也同样以形成个人特色的打法为目的。苏东坡称“我书意造本无法,”④黄山谷谈到自己的书法时也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⑤而武术家李小龙也将“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作为自己的技击宗旨。书法中的无法,是个性在书写时的自然流露,看似随意挥运,实乃有严谨的法度节制其手,并非不经过“有法”的训练就能达到此等水平。武术的“无限”是主张将一切有限的、能为己所用的技法纳为己有,在技击中,不拘成法,随机应变地打击对方。如果只知将他人的字拼凑成作品和只知将技法在实战中不合实际地硬套,终是“有限”的、低层次的水平而已。

正是:

书法、武术是一家、先是有法后无法;

勤练勤思求臻妙,无法之法乃真法。

注:引文出处:

①孙过庭《书谱》。

②宋曹《论行书》。

③孙过庭《书谱》。

④苏东坡《论书》。

⑤黄山谷《论书》。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