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气功(一)

马青海

太极拳和气功,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历史悠久,人民喜爱。对于锻炼体魄、陶冶情操、却病延年、防身御敌以及丰富文化生活都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它是我国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古至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而且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特别是太极拳,从创始那一天起,就与气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近年有人提出太极拳是武术,气功和太极拳不能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毕竟有着各自的渊源及其发展的道路”。这种看法笔者认为很有讨论必要,因此,根据自己浅略的见解,说明如下:

一、太极拳创始和气功的关系

有关太极拳和气功创始,古今记载,一致意见是气功比太极拳早气功,在我国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关于人类生命运动规律的论述。便找到气功的踪迹。祖传“导引“,它是气功的一种,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导引行气“,是导引中的呼吸运动(见《庄子·刻意》)。气功,古称“导引”、“吐纳”“道生“、“行气”、“服气”、“调气”、“静坐”、“看生”、“坐禅”、“禅修”等。古人用来养生强调生活有节制、有规律、劳逸结合等基本要求,达到养神、养形、养气等作用。而太极拳创始的几种说法:有南朝梁韩拱月、唐代许宣平、宋或元末明初张三丰,明末清初陈王廷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陈王廷说法较为可靠,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陈王廷创太极拳时所参考的文献。

陈王廷在他所写的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黄庭》一卷是什么东西?是指晋代流行的《黄庭经》,其著作时代,由王羲之既书写之,则其书亦必为东晋初之作。是道家遵崇的经典名著。《云笈七笺》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三种,此外道书所载尚有《黄庭养神经》、《黄庭中景经》、《黄庭五藏六腑真人玉轴经》等数种,为什么叫“黄庭”呢?《云笈七笺》云:“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指脑中、心中、脾中,故日:“黄庭”。盖为道家养生之书也。魏晋时期盛行行气导引。所以简悦写的《申签,俗嫌》说:“邻脐二寸谓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故道家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这种行气养身的方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称为导引,就是呼吸运动和身躯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医疗方法。根据《庄子·刻意》李顾注,导引就是“导气令和”和“导体令柔”。这恰当地说明了组成导引这一运动方法的特点和要求,由此来看《黄庭经》是属于养生之类的书籍。当时陈王庭随身携带《黄庭经》闷来时造拳之举,说明此种书籍对陈王庭造太极拳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今考察陈式太极拳一些动作,都与古代导引有相同之处。如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中,有燕行图,两手在腹前上下相合,随后两臂皆内旋,一手上举,反手亮拳:另一手扭臂下伸。这个动作就于陈氏太极拳“白鹤亮翅”式相似。惟导引术皆左右交替而已。由以上的材料可以证明,陈王庭创太极拳,是把古代养生的导引术叶故纳新,着重内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他把我国古代传统的拳法与导引气功结合起来,创造出陈式太极拳,这是陈王庭所创太极拳的特点。但是有些同志竭力地反对太极拳和导引气功养生相结合的说法,认为“两者毕竟有着各自的渊源及发展的道路,似不宜混为一谈”。过分强调太极拳技击性,忽视太极拳导引养生作用,这是值得研讨的,太极拳和气功密不可分,不但从陈王庭创拳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从陈王庭后代所写的有关陈氏太极拳的著作中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陈鑫在《太极拳权谱》中说:“中气贯足,精神百悟,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为待动,坚我壁垒。”又说:“兵行诡计,严防后侵”这些论述都说明太极拳的技击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注意到太极拳的气功养生作用。陈鑫在《任督脉论》中说:“盖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犹明爱民必安国。民毙国亡,任衰身谢。是以上人行导引之术,以为修仙之根本。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太极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也说:“若言体用何为难,忌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些都是太极拳导引医疗的养生术,两者虽然各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他们可以互相结合取长外短,各发挥其特长,这正是陈王庭所创太极拳的特点,也是陈王庭的独创。因此那种认为:“两者毕竟有着各自的渊源及其发展的道路,似不宜为混为一谈”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所以有的同志认为从练功的三大法门、两大原则这样的规律来衡量,太极拳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气功。目前有些人只知道太极拳是一种武术,而不知道太极拳从创始至今都包含着一种气功运动,原因就是对太极拳锻炼要领没有足够的认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