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张穆宁

徐新学

随着影片《大刀王五》的上映,“神枪张”穆宁的名字象长了翅膀,在注目武林的人们心中荡漾。在“劫法场”一幕中,为营救谭嗣同,大刀王五带领众家兄弟拦街截杀官军。只见“神枪张巧施轻功,似飞鹰展翅,越过两丈多高的红墙跃入街心,一杆长枪如蛟龙翻江倒海。“拨草寻蛇”“力劈华山”、“回马枪”变幻莫测·…。“神枪张”娴熟的枪法令人神往,轻功绝技使人目瞪口呆。其实,“神枪张”的扮演者并非电影演员,他就是威名遐迩的武林新秀穆宁,现任中原油田武术队教练。

穆宁家住青海,既不是“武林世家”,更没有“世传绝技”,父母都是省毛纺三厂的工人。可是,1973年才满九岁的穆宁就涉足武坛,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省毛纺三厂来了一位省队教练,说是要组织业余武术队。这消息象春风吹拂着稚嫩的心田,对武术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如热流撞击着穆宁还不丰满的胸膛。从此,他白天上学夜晚练功。青藏高原的寒风裹着戈壁莽原的野性,用特殊方式塑造着这株武林幼苗。1974年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1975年参加第二届全运会。群英荟萃的武坛使穆宁大开视野,炉火纯青的“金刚脚”,门户并立的“连环腿”、“夺命拳”…象一块块艺术珍宝,璀灿夺目,使穆宁食不甘味,立志卧薪尝胆,继承民族武术精华,在古老的中华武坛,破关斩将,蟾官摘桂。

正当小穆宁雄心萌发之际,《武当》影片中扮演道长的著名武术大师马振邦受国家体委委托到青海建队,穆宁成了青海省集训队的一名队员。马振邦身兼陕西、青海两个队的教练。穆宁在名频下卷艺,又有赵长军等师则同切碟功夫大进。1978年年仅干四岁的稳宁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大显身手,一举成名,荣获全国自选拳冠军;同年,又在西北五省武术比赛中获长枪第三名。

一颗新星伴着汗水升起,是那样的惹人注目。古老的青海湖为之欢唱,丘比特又赐给他神箭。然而,他无暇顾及羡慕的眼神和爱神的降临。训练、比赛…,他拼命地奔跑、奋斗,对武坛注入大海般的深情。“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国争光”象一座巍峨的珠峰吸引着他前进、探索…。

1982年的金秋,在烟台举行了一场武术邀请赛。穆宁身着红丝绒服,在十米赛台上腾空而起,一个“转体360度接劈叉”,干净利落。场内掌声雷动,穆宁却感到右脚腕针扎似的阵痛。由于地毯滑度较差,右脚落地受伤。这对武术队员说来本是常事,竟想不到的是这次受伤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经拍片检查,右脚踝部软组织损伤加陈旧性骨折。从此,训练不能上量,窜蹦跳跃受限。严酷的事实横在小穆面前。年青人血气方刚,与命运之神抗争。为了迎接1983年5月在郑州举行的武术比赛上,他决定另辟蹊径。避开弱点,选取“九带鞭”“刀枪术”等传统套路。但是,毕竟身带内伤。拼命训练却事与愿违。“失去了成绩,武术队员的价值在哪里?”悲观、叹息、痛苦的阴云笼罩着他的心头。从烟台比武到郑州大赛、小穆经历了奋斗、挣扎、正视现实的道路。

1984年深冬,年仅二十岁的穆宁酒泪离开了培育他成长的青海武术队,开始走访名山大川,拜走老拳师的门下,为发展中华武术,挖掘整理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武术套路。青海省民和县体委闻讯,邀请小穆到县武术队任教。三个月的训练,使这个不知名的小县在青海武术大赛中夺得两项第一、两项第二,团体总分仅居省体校之下,名列第二。比赛期间,小穆心潮起伏,彻夜难眠。一个武术队员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又得到了重视。“忘掉自我,寄希望于更年青的一代!”

又是一年过去了,穆宁把全部精力用在中原油田业余武术队上。没有训练场,他借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顶着星星练功,披着晨露授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二十多名队员,大的年仅十二岁,小的才满七岁。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这位刚刚二十二岁的武林园丁的强烈愿望,“冲出中原,走向省市武坛”!1986年7月,他带队参加石油部武术选拔赛,获“南拳”、“对练”两项第一,“刀术”第二。一株株武林新花在园丁的培育下争芳吐艳,爱情之花却因为没有精力顾及而枯萎凋零。爱情受挫并没使这位青海小伙趴下,为迎接全国少年儿童武术大赛,他正带队训练,加紧练功。相信他会在事业的追求中寻出“知音”。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