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妙术闻知录(一)

徐雨辰

擒拿法,是祖国武术的一个瑰宝。何谓擒拿?简单地说,擒是目的,拿是手段。以巧劲制服对方,使其失去抵抗能力,束手就擒。所以,擒拿法贵在巧用。武林各门派,都有擒拿手法,招术不同,各有其妙。然而,在擒拿的用法上大致可分为“挫骨“分筋”、“点穴”三种类型。

先说“挫骨”。抓腕拿腕是双方交手常用的招术。我用一隻手或两隻手,以劲力拧翻对方的手腕关节,或擒勇对方肩、肘关节使其脱白甚至骨折,这都属于“挫骨”擒拿。

再说“分筋”。人体骨筋相扶,两骨之间赖筋连系。关筋之间,原有空隙,中医称之为穴位。所谓分筋,主要是指拿住关节之间的穴位。使其筋缩而不能伸,以致关节疼痛,运动失灵,甚至影响半身,形同瘫痪。可见,分筋法比之反大关节的挫骨省劲,而效力更大。比如“金丝缠腕”,俗称小缠对方右手紧抓我方的右腕,如用“挫骨法”,便以双手拧反对方腕部和小臂。但是,如果对方力大、抓住手腕不松手,双方相持,只能成为平局。倘若对方再用左手还击,我方有可能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同样是对方的右手紧抓我方的右腕,我方用分筋法,先用左手压住对方的右手,使其不能移动,同时,用右手小指和中指的指端扣点对方普外关穴”。此穴属胆经穴,压迫对方全臂麻痛,对方欲抽手逃脱,因被我方左手紧压不放,难以达到目的。对方想转身用左手反击,因我方扣住腕部外关穴,而且身在对方的右外侧,使其左手上不来。我方的右小指稍一用力点动穴位,对方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只得屈膝认输。又如锁喉,俗称抓袄领,也是常用的擒拿手法。如按“挫骨法”一般是我方一手握拧对方之右手,一手把对方之肘,意欲迫使对方反臂,但如对方力大。紧抓挺腕,双方便相持不下,而且对方的左手仍可还击我方面部。采用“分筋”法的情况便迴然不同。以我方右手扣住对方右手腕关节。同时挺胸拧腰,以斜步相峙,向对方右外侧转,并用左手曲肘横压对方的腕关节。即使对方力大过我,但其关节疼痛,雅以发挥作用。对方欲上左手还击,因我已闪在彼之外侧,无法得手。这时,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我方得操胜券。擒拿法又称“解扣”手法。我既拿人,又要防人。拳谚说:“拿人走外门,提防不丢人。伸手快似电,还要身法随”。以上对“挫骨”和“分筋”两法的比较中,可见“分筋”优于“挫骨”。武林前辈所说“拿寸不如拿分”颇有道理。回忆1975年3月1日,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运动员代表团来西安与陕西省武术队会演,主要精神是技术交流、团结友谊。我应约观摩,日本运动员个个身强力壮,精神抖擞,表演项目系双人对抗,用的招数,包括拳术,摔法,擒拿等。单说擒拿,是一般的拿腕,锁喉,动作熟练,气势勇猛,用双手拧腕。或拧臂反大关节,与中国的挫骨拿法雷同。但是,对方被拿倒,胜方还要作出狠踢胸部,拳击面门的表示。这与中国擒拿“制人而不伤人”之意义不同。陕西武术队表演,先以集体练剑开场。音乐伴奏,雍和温雅,风度大方。继练各种腿法,步法、腾空。身法矫捷,英姿飒爽,对练击技,招数勇猛,变化巧妙。从日本运动员面部表情,看出对我们的表演,心里赞佩。但是,我们表演的拿法套路有一两手不真实,有美中不足之感,在日本副团长的讲话中流露出,我们的擒拿,不如日本运动员拧臂、摔跌真实性强。我看完了这场会演,心里很不平静,我感到日本宗道臣团长教的运动员擒拿法,确实是从中国老师学的,但是不深不透,是挫骨之法,至于擒拿之奥妙,未得真传。中华武艺传统观念很深,师徒如父子,同生活,共荣辱,老师还留两手。擒拿手法是武术密招,非同摔、打明招可比。老师决不轻传,何况宗道臣呢?不过,日本人勤学苦练,认真钻研的精神,是其所长,令人赞佩。我们的表演,趋于姿态英武,动作难度大,颇受观众欢迎,而真法实用,反而不甚明显,按中华武术套路之组织,基本要素包括舞、医、击。舞是给人以武舞之美感。医,起到治病、健身作用。击,熟练摔、打、踢、拿的招数,可以防身御侮。它与其他体育不同之点,多一击字。比如,舞合武打法重舞字。马戏团凭经验功夫,以险字惊人,武术以击字服人。不错,日本人武术表演认真求实之精神,确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如不在实用上下功夫,何怪人之箴笑耶。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