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抱头析疑—兼答王锡斌同志

肖力行

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武林,杂志登载了王锡斌同志关于形意拳《“虎抱头”质疑,一文,读后对他的武术钻研精神颇为赞赏,同时想就“虎抱头”一势,谈谈我的见解,以供武林同好参考。

“虎抱头”一势,在形意拳中由来已久,斑斑可考,决非以讹传此。如孙禄堂所著的《形意拳学,姜容樵的‘形意拳》、李天骥的形意拳术》及《心意大合拳谱)等皆有所载。明确无误,也决非“虎豹头”之此。拳谱云:“熊有竖顶之势”,故有“挺颈则精气贯顶”之说,不属于虎形范畴。动物园中,虽有老虎展出,但驯养已久,已失天性,它的行动,势必难见全貌。但猫加老鼠的动作,则寻常可见。捕鼠时,先作吞身之势,然后两爪向前扑去,注意此刻动作,两爪即在头留正前方,爪不外撤,内斜,因虎猫同类,为四爪动物,放不易明显看出,若把它这一姿势站立起来(如人立然),即有“虎抱头”之形象。象形取意,以一臂屈肘置于中线前方的为“单虎抱头”,以两臂肘置于中线前方的为“双虎抱头”,在武术中则为兼顺带打,既能护卫自己的胸部、面部,又能进击对方。

如片面强调“虎抱头”是否应为虎用两只爪抱着头等等,实为象形取形,则大逐矣,不可取也。先哲立拳,开宗明义即为象形取意,泛取各形之特长,演为身法,其取拳艺名称之时,用心良苦,十分妥贴,不可轻意改动,以失其真。现在有些人表现猴拳中的某些动作,把猴相表现得维妙维肖。东提蚤,西抓痒,以博得观众的哄堂大笑,鼓掌叫好,其实已失猴拳的意义,徒为表现猴相、取悦观众而已。猴拳内涵已失,“武术”二字亦不复存在。我们打猴拳,应取猴的纵身之灵,抓拳之精,机警敏捷诸特点,演为猴拳,所谓取其精华,并非要学象猴子,其理一也。

昔先辈心意六合拳名师姚连山,惯用“双虎抱头”,笑脸迎敌,双手似理发,瞬息间顺势变为双剪手大劈而下,对手即面北矣,时称绝招。近代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卢嵩高老师的“单虎抱头”拳势,艺冠一时,蜚声武林。现将珍藏三十多年卢老师生前所摄之“踩步摇闪把”一式拳照刊出示范,他置于中线前方的左手,即为“单虎抱头”;此式又兼寓四象之意: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

鸡腿者,取其扣階之意也。龙腰者,取其折身之义也。熊膀者,取其沉肩之长也。虎抱头者,手不离腮也。故拳谱云:“肘不离肋,手不离腮。”即此理也。

拳有心意,形意名称之别,仅为河南、河北、山西地域之分,实乃同宗异支,一脉相承,而拳理为一师所传,完全相通。上述“虎抱头”一势的见解,权作答问,如有异议,还望武林同道赐教。

(题图:兆雄)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