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武术运动中的辩证法

蔡云伟

我们在观看武术表演时,经常看到运动员们演练的武术套路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扣人心弦,这就是因为武术运动中有动与静、快与慢、刚与柔、虚与实,起与伏等多种矛盾。武术运动中有动、静。起、落、站、立、转,拆、快、缓、轻、重等十二种运动方式,由它们组成的套路虽然动作繁多,但主要包括动势和静势两部分,所以动和静是形成武术套路运动节奏的主要矛盾。处理好动和静这对主要矛盾,就基本上解决了运动节奏问题。因此,在武术运动中,对节奏就有“动迅静定”的要求。

武术中的辩证法

我们知道,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在武术运动的节奏中,动和静就是互相依存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武术套路只有在动和静的不断转化中,才能产生一个从起势到收势的运动过程。同时,动和静的斗争性表现在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而形成了鲜明的运动节奏。因此,要使套路节奏鲜明,就要使动和静这对矛盾发生激烈冲突:动象疾风一样迅速、静象山岳一样稳定,这就是所谓“动迅静定”。在武术运动中,动作在动静中有如风驰电掣,迅猛异常,定势时就要迅速转入静止、稳定状态。这样,“动迅”衬托了“静定”,“静定”也衬托了“动迅”,整套套路的节奏在动和静的对立统一中,如同一首激昂的乐曲,在动静变化中表现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韵律。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组合动作:仆步抡拍(乌龙盘打)接弓步上冲拳,在做仆步抡拍这个动作时,在肩、腰、步的活动下,抡臂应是一种加速运动,双臂越抡越快;而拍地后紧接的弓步上,冲拳就纹丝不动,成为定势。它的节奏表现为动迅静定,韵味无穷。在武术运动的,“十二形”中把“动迅静定”形象地比作为“动如涛、静如岳”,也是同一个含义。总之,在套路演练中,动和静的对比越鲜明、越突出,节奏感就越强。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武术运动中不仅动静、快慢、刚柔,虚实,起伏这些矛盾,还包含了攻防、进退、内外、形意、上下、开合、吞吐、松紧,轻重等多种不同的矛盾,武术的传统说法叫做“阴阳”。只有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对立因素的规律,才能做好武术动作。每对矛盾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相斗争而发展。没有攻就没有防,没有防也没有攻;没有刚就没有柔,没有柔也没有刚……。中国的武术运动特别强调:欲实先虚,欲刚先柔,欲看左先看右……。历代武术家都是很注重武术运动中的对立因素,如蔡龙云同志曾阐述过冲拳发力中的刚柔矛盾,他说:“冲拳发力,拳从腰间发出的时候,拳臂的肌腱都是比较放松的,手也握得不太紧,肩也不太下沉,这时是柔的状况:等到肘关节从后向前经过腰侧,臂作内旋的时候,手就握紧了,肩就向下沉了,拳臂的肌腱紧张起来了,这时才有了“刚”。有松弛才能有紧张,如果一开始整个拳臂就处在紧张的状况下,那这拳要紧张时,它反而不能紧张了。这样刚也就显示不出来了。同时,我们特别要注意,发力的这对刚柔矛盾必须是在同一个运动过程中相互转化,不能把它们分割为两个运动过程,否则就失掉了对立的统一。正如蔡龙云同志所论述的刚柔矛盾那样,其它的种种矛盾也都是如此。 以上只是对武术运动中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浅述,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矛盾,利用矛盾,对习武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我们要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去对待武术运动中纵横交错的辩证法之网。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