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是“世外之田”吗(二)

哈尼族在每座悬挂着梯田的山腰,都挖出数道水沟。平时,道道大沟接住高山森林中流下和渗出的泉水。雨水季节,漫山流淌的山水被水沟截住,顺着大沟流入梯田。每道大沟的上源都通进高山森林中的水潭和溪流。有的水沟长达数十里,跨越邻县,直接水源,这样可保农田用水长年不息。从高山顺沟而来的水,由上而下注入最高层的梯田,高层梯田水满,便注入下一块梯田,再满再往下流⋯⋯直至汇入河谷。这样,每块梯田都成了“沟渠”,成为水流上下连接的部分。由于山水遥遥而来,夹带碎石泥沙,为了防止梯田沙化和堆积碎石,于是在沟水入田处挖一坑沉淀沙石,在此清除石沙十分方便。这种独特于世的山区梯田农业水利工程是哈尼族勤劳智慧及生产经验的显著成果。

在整个红河南岸哀牢山中,兴修水沟是所有人的事,而且不仅仅是一村一寨小集体的事。水沟跨州连县,密如蛛网,灌区内所有的人都视水沟为命根,对水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兴修时出力,护养沟渠亦为己任。沟渠稍有破损,谁见谁修,蔚然成风。每年冬季,各村出动,疏通沟渠,砍去杂草,维修一新。这种集体主义风尚是山区梯田农业所决定的,反过来它又促使梯田农业得以保持、发展和完善。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和长期的梯田农业实践中,哈尼族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水规。这种水规是根据一股山泉和沟渠的灌溉面积,由这一灌溉面积内的农户依各自的梯田数量共同协商,规定其用水量,然后按泉水流经的先后,在沟与田的交接处横放一块刻有一定流水量的木槽,水经木槽流入各家梯田。这种约定俗成、代代不逾的水规,为维持梯田农业系统和维系民族群体的内聚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哈尼梯田的另一个堪称奇迹的地方是它的“活水施肥”法,这与内地平坝农业有显著的不同。哈尼族梯田的特征之一是田水长流,以田为渠,长年不息。内地一等田水灌满,马上将水封闭在田中,称为“关田保水”,这有利于所施肥料的保持和稻田用水的保持。而哈尼族的活水种植则是为了便于施肥。在红河南岸亚热带山区,山高坡陡,行走不便,不要说使用汽车、马车、小推车,就是扁担这样的工具也完全不实用,日间驮运的装载工具就是背箩。如此,像内地及平坝那样的施肥是不可能的。梯田用水来自深山老林,高山流水顺着沟渠将原始森林中的大量腐殖质不断地带进田间,这是一种自然的施肥。这种山水有较高的肥力,长年流过梯田,使稻谷从栽到收一直受益。

另一方面则是人为的施肥。一个别出心裁的施肥方法是“冲肥”。冲肥有两种:一是冲村寨肥塘。在哈尼族各村寨,村中都有一个大水塘,平时家禽牲畜粪便、垃圾灶灰积集于此。栽种时节,引来山水,搅拌肥塘,乌黑恶臭的肥水顺沟冲下,流入梯田。如果某家要单独冲畜肥入田,只要通知别家关闭水口,可单独冲肥。二是冲山水肥。每年雨季初临,正是稻谷拔节抽穗也是追肥之时,在高山森林中积蓄并沤了一年的枯枝败叶和野放山林的牛马粪便随着雨水顺山而下,流入山腰水沟。这时候,村村寨寨、男女老少一起出动,称为“赶沟”。漫山而来的肥料在人们的大力疏导下,迅速注入梯田。由于山高谷深,梯田上下,田水长流,冲肥往往使肥料较多地积于低山梯田中,很显然,低山梯田肥于高山梯田。所以,哈尼人的施肥一点儿不比内地的施肥方法落后,他们是聪明地选择了因地制宜的施肥方法。

在哈尼族山区,梯田养鱼是最为绝妙的事。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活水养鱼。这是由梯田农业的长年流水决定的。梯田中养殖的多为鲫鱼,也有鲤鱼。这种在梯田活水中长大的鱼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这种鱼生长较快,裁秧时放入,收割时便可捕获;二是肉质鲜嫩,连鱼鳞也细软可食。这里的家家门口都有一个水塘,平时没事就到谷底河里去捞小鱼和鱼籽,放在水塘里养。到了栽秧的时候,就把小鱼放进梯田。放有小鱼的梯田水口要用竹笆隔着,不然鱼就跑到别家田里去了。鱼和谷子一起长,鱼吃谷花,叫 “谷花鱼”。

哈尼族房屋建筑是一种称为“蘑菇房”的土木结构楼房。这种住房有坚实的土墙,房顶的一半用泥土夯平作为晒台。哈尼族山区少有平地,于是晒谷、晾衣、乘凉、孩子游玩、妇女纺织往往都在房顶上进行,晒台成为人们闲暇活动的重要场所。房顶的另一半则是厚重的草顶。草顶使亚热带山区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这草顶是哈尼族住宅建筑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它的外形像蘑菇,所以有“蘑菇房”之称。蘑菇房每一两年便更换草顶,使其完好如新。保持房顶的优良特长,使其益于生活。这就需要大量的适于建筑的长棵稻草。这或许就是哈尼族选择种植长棵稻谷的原因。

哈尼人将青山绿水视为自己生活的一分子,悉心地加以呵护。哈尼族延续上千年的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无形中跟现代的环保观念倒很契合。他们早就认为人类是属于自然的,而不是自然是属于人类的。哈尼族将自然和人类都看作是天神意志的化外物,并将自然规律当作天神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哈尼族深层的理念积淀中,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众多的人格化的山神。这些山神具有无穷的威力,众神栖息的大森林被视为圣地。因此,人们平时很少进入其中,更不能砍伐其中林木或毁林开荒。有时因事不得不从“神山”走进,口中还默诵祈求山神赎罪和庇护的祝词。哈尼人的这种敬畏自然的信仰,客观上保护了森林的生态环境,保护了哈尼梯田的水源。

哈尼人很少有“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倒有“天人合一”的朴素原始观念。森林视为山神栖息的圣地,人们没有“改天换地”的野心。体察天意,由于善待自然,才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哈尼梯田。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