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要得体之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两位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