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背景搜索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知识分子无不将儒家经典奉为圭臬,借此晋升仕途。他们热衷参与国政,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希望能实现经国济世的理想。但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化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内有外戚、宦官争权,外有黄巾起义、董卓作乱,读书人空有满腔热诚却无法挽回乱象。此外,经历两次党锢之祸①的大屠杀,他们的身心更遭受严重的打击,随后,在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的世局中,他们的处境堪怜,动辄得咎,命如鸡犬般任人宰割,身心受创之余,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于是到了魏晋时代,一种新的人生观就此成形。

在魏晋时期,选才采用九品中正制②,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根本不必担心仕途问题,自然也不用苦读儒家经典,以致短短几十年间,儒学衰退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满朝公卿四百人,能操笔者不出十人,可想见情况之严重。

相对于儒学的式微,另一种思想快速窜起,那就是老庄哲学,因为此时魏晋名士已不再热衷政治,而是把重心转向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上,老庄哲学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的生活主张,正符合他们心境的需求,也可提供新人生观的思想依据,因此老庄哲学便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加上《易经》形成魏晋“玄学”。

在思想上,士人们反抗现实,看不惯一切人为的法度,不关心政治,只在意个人安危和心灵是否得到解放;但行动上,他们消极地逃避现实,安于现状。在学术上,老庄书籍的注释和研究成为士人的必修科目,而“精老庄、通周易”也成为称赞别人学识渊博的流行语,连日常生活的应对进退,莫不以玄学为依归,整个学术界都沉浸在这股玄学风气中。

受到魏晋玄学反因袭、反传统道德的影响,魏晋文人开始过着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们蔑视礼法,不受约束,有的整日游山玩水,有的狂饮滥醉,有的纵欲享乐,有的干脆归隐田园。总之,种种怪诞行为,在当时竟是司空见惯。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曾形容:  “蓬发乱鬓,横挟不带,或亵衣以接人,或裸袒而箕踞。……其相见也,不复叙离阔,问安否,宾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 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这真是当时文人狂放生活的最佳写照。

伴随着玄学的兴起,魏晋名士之间吹起一股“清谈”之风。清谈是由东汉的“清议”①发展而来的,;主要是以人物的品鉴为主,只是时代改变,品鉴的方法、标准也产生变化,清谈的内容已包含玄学、美学和文学,但极少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他们喜欢相互辩论一些空洞的理论,品评时人品貌的高低,或在言语上显露个人的智慧。清谈可说是当时文人的生活重心,它和玄学互相助长,形成一种十分特殊的文人风貌。而我们要介绍的《世说新语》可以说就是展现魏晋文人风貌的故事集。②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 403-444),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l被封为临川王。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从这部书的内容来看,全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庄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刘义庆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它的编撰。

①[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一些世家大族和知识分子联合抨击宦官集团,反被宦官以“谤讪朝廷”为名逮捕入狱,甚至遭到杀害,并株连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前后两次,使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打击。    ②[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最初由曹丕设立。推选各郡有名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照才能分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原则是“不计门弟”,称为1“九品官人法”。后来,司马懿当政,在各州设立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种制度就变成了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①[清议]东汉后期,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一些正直官僚和知识分子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发出抗议,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叫作“清议”。    ②以上节选自张玉珍《魏晋名士与{世说新语}》。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