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针灸治疗

哮喘

〔病因)哮喘本为二症。哮症又分为冷哮、热哮两种。冷哮多因痰饮内阻,外受风寒,肺气不得宣畅所致。热哮多因痰火内结,风寒外束,痰阻气道,肺气不得宣降所致。喘症原因甚多,但不外虚实两类。虚症有因肾虚不能纳气,或因脾肺气虚;实症有因痰热气滞,或因外感风寒而作。

〔症状)本病多为发作性,常突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其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痰鸣者谓之哮。

1.哮症:

冷哮:遇冷则发,呼吸急促,喉中有声,痰清稀色白,呈粘沫状,肢冷形寒,口不渴,舌苔白腻。

热哮:气喘身热,喉中有声,胸膈满闷,痰黄稠而粘,口渴思饮,舌苔黄。

2.喘症:

虚喘:肾虚者,身动即喘,足冷面赤,气从脐下直冲而上,痰喘不绝,上盛下虚,脉洪无力。脾肺虚者,气喘痰多,中气不足,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脉虚弱。

实喘:痰多稠黄,胸闷气促,有时大便干燥,脉滑数有力,舌苔黄厚。若外感风寒夹表,则有身痛寒热、脉浮等症。

〔治疗)

立法 哮症:冷哮宜理肺温解,热哮宜清内热,宣肺解表。

喘症:虚喘补肾纳气,或补脾理肺,实喘宜化痰清热,或解表理肺。

选穴

哮症:冷哮取肺俞、风门、大椎、合谷、膻中、尺泽、列缺;热哮取穴同上。均用泻法。

喘症:虚喘肾虚取太溪、复溜、肾俞、俞府、云门,脾肺虚取气海、肺俞、脾俞、中脘。实喘取天突、中脘、足三里、丰隆、合谷、外关、风门。

穴释

哮症:风门可祛风邪;肺俞是肺气转输之处,二穴同用既可透表,又能宽胸理肺。大椎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是宣阳解表之要穴;合谷能解表祛邪,膻中为宗气之所聚,善能理气,尺泽、列缺能理肺通络。若冷哮灸之有温经散寒之功。

喘症:肾虚取太溪、复溜、肾俞,补之能补肾纳气,俞府可降逆理肺;云门能理肺化痰。脾肺虚取肺俞、脾俞、中脘,能补脾胃理肺;气海为气之大海,可以补气。实喘取天突能降逆而化痰止喘;中脘、足三里、丰隆泻之可以通降;泻合谷、外关、风门能解表理肺。

病例1:刘××,女,34岁。患哮喘病已15年多,每逢寒治季节易于复发,近牛年来會先后住院四次,经中西药治疗,哮喘始终未完全消失。近两天又因受凉而加剧,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喘不得已,整夜不能入睡而入院。体检:呼吸促迫,口唇发绀,眼脸微肿,咽部稍充血,颈靜脉怒张,胸廓桶状,两肺布滿哮鸣音,心跳快,X线胸透与化验常规检查均无特殊发现。诊断:支气管哮喘。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七天,进步不显著。后停止其他药物,朵用化脓灸疗法,取大椎、膻中两穴,灸后第二天自觉症状好转,七天能平臥,每日睡眠6~7个小时。十天后症状消失,主动要求出院休养。经五个月的观察,未见复发。

病例2:龙××,7个月。患儿生后三个月因威冒而发喘息,近两个月来,每5~7天发作一次。今又因威冒而发,呼吸频速,鼻翼塌动,不能倒床,不食不眠,无尿,喘息不停。体检:气促喘息,面唇苍白,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诊断为喘息性枝气管炎。采用针灸治疗,取穴肺俞(双)、合谷(双)。肺俞灸10分钟后,再针合谷,不留针。针灸第一次后,睡眠好转,未闻喘息鸣音,仍有咳嗽。针灸第二次后,喘息完全消失。连针五次,一切恢复正常。观察期间患者很少威冒,第七个月患威冒,第十二个月患百日咳,皆未引起喘息。观察一年另四个月,患儿甚少发生感冒,未见喘息发作。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