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针灸治疗

痹症

〔病因〕

本病多由体质素虚,腠理不密,汗出当风,涉水感寒,坐卧湿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故《素问·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但除此三气之外,热邪亦为致痹之因,如风湿夹热或寒邪化热,皆可发为痹症。

〔症状)

主要症状为关节痠痛,麻木沉重,或屈伸不利,或红肿疼痛,多发于腰背四肢等处。大多在劳动过度或受寒凉潮湿时症状加重。疼痛游走不定者谓之行痹。疼痛剧烈,固定不移或局部有冷感者,谓之痛痹。沉重痠痛,并有麻木虫行感或肿而不红者,谓之着痹。关节红肿,热痛,拒按,身热者谓之热痹。

〔治疗〕

立法

祛风散寒化湿清热,通经活络。

选穴  痹症虽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但治疗上多以病变部位为准。各部位治疗的主要穴位如下:

肩部:肩髃、肩井、曲池、外关。

肘部:曲池、手三里、合谷。

腕部:阳溪、阳池、曲池、腕骨。

髋部:环跳、居醪、秩边、委中、阳陵泉、风市。

膝部:梁丘、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鹤顶、阴陵泉、三阴交。

踝部:解溪、昆仑、悬钟。

脊椎部:大椎、身柱、命门、腰俞、后溪、风门、大杼、肾俞、气海俞。

颈部:天柱、大椎、风池。

胸部:内关、列缺、肩翻、曲池。

胁部:支沟、阳陵泉。

全身关节痛:大椎、身柱、八髎、后溪、申脉、外关,足三里、曲池、合谷。

穴释:病变局部与附近的穴位,皆能通经活络。大杼、阳陵泉、悬钟是骨、筋、髓之会穴,可强壮筋骨;风池、风府、大椎、身柱、外关、风市等穴,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阴陵泉、三阴交能健脾化湿,曲池、合谷,可清热。

[按]痹症包括各种类型的关节炎、神经痛以及由骨和肌肉病变引起的疼痛。

病例:姚××,男,39岁。患者自逃两膝关节疼痛,肿胀,不断加重已近月余,坐臥均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夜不能寐,甚则不敢站立;近一、二日来,两手腕关节及腰部均有痛威。诊断为痛痹。取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阳池、合谷、肾俞、气海俞等穴,针后施灸,用不补平泻法。针灸第一次后膝肿减轻,第二、三次后,疼痛显著减轻,行动自如。共针二十余次,一切症状消失。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