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的针灸治疗

肠痈

〔病因)

由于膏梁厚味,湿热火毒蕴于肠内;或感受寒气而气血凝滞,致使肠胃运化失常而形成。

〔症状)初起上腹中部或脐周围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经过数小时至24小时后,疼痛转至右少腹部,渐至右少腹急痛,手不可按,右腿屈而不伸,伴有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微热,脉洪数。

〔治疗)

立法。

清肠胃热毒。

选穴中院、足三里,内关、大肠俞、内庭、大陵、阑尾、曲池、外关。

穴释

中脘、足三里、大肠俞是胃与大肠之经气所聚、所入、所输之处,泻之能清肠胃之湿热,而化火毒;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穴,能治腹痛发热;大陵主热病心烦及呕恶之症,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别走少阳,能清热宽中止呕;阑尾穴位于胃经合穴之下,针之使气行血畅,为治肠痈之要穴,曲池、外关能退热。

〔按〕肠痛即阑尾炎,针灸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疗效较佳。

病例:孙××,男,35岁。右下腹部疼痛,呼吸受限,有咳嗽痛,因腹痛不能走路,面貌苦闷状,麦氏点压痛强阳性,局部肌肉痉挛,反跳痛阳性,右小遇阑尾穴压痛点阳性。体温37.8℃,白血球17300。诊断为急性尾炎。针刺阑尾穴,共针三次,第二天离床活动,腹痛消失,第三天出院。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