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大肠杆菌病(一)

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滑膜炎、脐炎、脑炎、输卵管炎几种类型,虽多见于鸡、火鸡、鸭,但其他禽类、哺乳动物及人均可感染得病。鸽大肠杆菌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屡有发生和流行,主要危害幼鸽。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致,在家禽中最多见的是O₂:K₁,O7ₐK₈₀,O₁:K₁₃3个血清型。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胞的杆菌,大小通常为2~3微米X0.6微米,许多菌株能运动,具有周身鞭毛。大肠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于18℃或更低的温度中生长,菌落圆而隆凸,光滑、半透明、无色,直径1~3毫米,边缘整齐或不规则。大肠杆菌在肉汤中生长良好,在绵羊鲜血琼脂平板生长良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粉红色菌落。

  大肠杆菌是鸽肠道中的常在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有益,能合成维生素供寄主利用,并对许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有10%~15%的肠道大肠杆菌属于有致病力的血清型。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常能通过蛋传递,造成乳鸽大量死亡。鸽舍中的灰尘,每克可能含有101~101个大肠杆菌,卫生条件较差的鸽舍空气中,每立方米可以多达3X10⁴⁻⁵X10⁴个大肠杆菌。所以,鸽舍环境不卫生往往引起发病流行。通常兽医临床所说的大肠杆菌,是指有致病性菌株而言,并不包括有益的菌株。

  大肠杆菌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由于各种应激刺激造成禽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时,就会发生感染,因此,在临诊上常常成为鸽其他疾病的并发菌。常用的消毒药(石炭酸、升汞、甲酚、福尔马林等)的常用浓度作用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鸽大肠杆菌病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地频频发生,几乎各种年龄的鸽均有发病,包括幼鸽、青年鸽、生产鸽和种鸽等,但雏鸽的易感性更高。本病在南方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年龄的鸽均易感。本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由于病鸽的粪便污染鸽舍环境,病菌飞扬在空气中,被易感鸽吸入通过呼吸道而感染。蛋壳表面污染的病菌,也可以进入蛋里面,感染鸽胚,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雏鸽感染发病。此外,大肠杆菌也可能通过污染的饲料从消化道进入鸽体。雏鸽患大肠杆菌性败血症,主要是育雏条件不好、饲养管理不当,使雏鸽的抵抗力下降,造成大肠杆菌病乘虚而入所致。

  【症状】,潜伏期约数小时至3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急性败血型 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乳鸽,病鸽表现精神沉郁,食欲、渴欲减少或停止,羽毛松乱,呆立一旁,流泪、流涕,呼吸困难,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全身衰竭。最急性的病例突然死亡,有的临死前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临床诊断时应该注意的是:发生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时,全群鸽子通常并不一定一起出现症状,而是陆续发病死亡,每天死一些,持续很久;该型的致病菌株对很多药物均有耐药性,因而死亡率较高,在日龄小、饲养管理不善,治疗药物无效的情况下,累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肉芽肿型 此类型的症状也只是一般性的,没有特征性表现。

  3.肠炎型 主要发生于1~5月龄的幼鸽和青年鸽,病程长,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病鸽食欲不振,羽毛松乱无光泽,下痢,拉出灰黄色稀粪,肛门周围污秽,有的出现腹泻,体况消瘦,不愿活动。

  4.气囊炎型 主要发生于之2~3月龄的幼鸽和体弱老龄种鸽,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呼吸迫促而发喘,有湿性锣音,早晚发生连续咳嗽,进行性消瘦,常因瘦弱衰竭而最终死亡。

 5.其他类型 均是由于大肠杆菌的局部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并呈化脓、坏死、干酪样渗出等变化。如腹膜炎,一般以母鸽的卵黄性腹膜炎为多,以大肠杆菌破坏卵巢、造成卵黄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最常见;又如脐炎,主要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造成的雏鸽脐炎,出雏提前,脐带愈合不良,引起感染致局部红肿发炎。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