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溃疡性肠炎

溃疡性肠炎

  鸽溃疡性肠炎是由鹤鹑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死亡率剧增,白色下痢,肝脾坏死,肠道发炎、坏死、溃疡为特征。呈地方流行性,除鸽外,多种禽鸟类都可感染,最早发现于鹤鹑,故又叫鹑病。

 【病原】病原是鹤鹑梭状芽胞杆菌,菌体为杆状、平直或微弯等多形态。具有小于菌体直径的近端芽胞,不能运动,人工培养只有少数菌体形成芽胞。此菌可在鸡胚中生长,接种于经孵5~7天的鸡胚卵黄囊后,48~72小时鸡胚死亡。这是病原培养的方法,也是继代和毒力保持的好方法。对人工培养基的要求较苛刻。

  因其具有芽胞,故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于100℃中3分钟或80℃中60分钟才被杀死,而在一20℃时16年仍有活力。在常用的药物中,对多黏菌素、磺胺类及吠喃类药物有耐受性,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杆菌肤敏感。

 【流行特点】 各种禽鸟类均可感染,自然条件下鹤鹑的易感性最高,鸽也是敏感的禽类之一,各品种、品系鸽均易感,幼龄鸽尤甚,但常不引起严重的死亡。病禽和感染带菌的禽鸟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病原菌经粪便排出和病死尸体的扩散污染土壤、场地、圈舍、用具、环境、垫料、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传染。鸽场一经污染就很难根除,从而容易造成年复一年地发生,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可一年四季发生,但在南方地区于3~6月梅雨季节、潮湿天气时多发。

  【症状】 幼鸽往往突然发病,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仅见嗦囊膨满。非急性病鸽可见到:表现不安,精神委顿,食欲下降乃至废绝,饮欲增加,腹部膨大,羽毛松乱无光泽,蜷缩;白色下痢、腹泻,粪便初呈灰白色水样,以后转变成灰绿色或暗黑色,有的呈勃稠糊状,有恶臭味,肛门周围和下腹部沾满粪污;闭眼,反应迟钝,弓背,步态不稳或蹲地,逐渐消瘦,病程7~10天,最后转归死亡。成年鸽的症状比较轻而缓,病程较长,死亡率也较低。

  【病变】 急性死亡的鸽除上段小肠有出血点及出血性炎症外,其他病变不明显。病程稍长的整个肠道发生炎症、坏死及溃疡,溃疡病灶由边缘出血变为脐状,或出现融合性坏死性假膜。盲肠的溃疡或可见凹陷中心覆盖有不易剥落的黑色物。溃疡病灶可发展至肠壁穿孔,导致腹膜炎。有时可见到肝区出现浅黄色坏死斑点或肝周有不规则的坏死灶,还有的整个肝弥漫散布上述的坏死点。脾可能有肿大、充血和出血变化。

【诊断】 根据典型病变及组织涂片检查,可做出诊断。

  1.涂片镜检 取肝脾等病料组织做涂(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阳性的梭状芽胞杆菌。

  2.鸡胚接种 采取肝、脾病变组织制成1 *10的匀浆悬液,取上清液接种5~7日龄鸡胚卵黄囊,培养48~72小时鸡胚死亡。

  利用鸡胚培养物做生化试验、涂片镜检和培养特性检查等,可做出鉴定。

  【预防与治疗】下列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8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杆菌肤,按每千克体重1000单位,1天分3~4次肌内注射,连用3~5天。氟呱酸,按每千克体重每天22.5毫克的量喂服,连续喂7天。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的量,一次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4天。

 因本病病原具有芽胞,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故鸽场一旦发生本病,以后便连绵不断,难于彻底扑灭。预防工作以杜绝传染源传入为主,再结合其他的相应防疫措施,防止本病的发生。如鸽群中已出现此病,应立即将病鸽隔离治疗或直接淘汰,随之进行全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及全群性连续投药。鸽粪、垫料及其他污染物应清除,并做无害化处理。据报道,禽溃疡性肠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98%~100%的保护率,免疫期可达半年以上,可试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