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形成

世界上聚落千差万别,大小相差悬殊,大至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图6.1)。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

乡村的形成

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最早的人类,为了避风躲雨,御寒免晒,逃避野兽的袭击,或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社会,人类经历过上百万年的穴居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聚落的形成

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当时的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域。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逐渐扩大。

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从村落的形态上反映出来。例如,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图6.2);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图6.3)。

城市的起源

城市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城市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人们一般已采用了灌溉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聚落的形成

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

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的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一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直到距今二三百年以前,城市的发展水平一直很低。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