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记者的采访技巧

有的职业社交性很强,比如记者,它要求从事该项职业的人具有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的能力。那么,做好一名记者需要哪些方面的功底呢?

首先,他们会抱着这种心态来开展工作,即“这个采访对象我很感兴趣”。

女记者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典范,说的是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美丽的少女雕像,从此他每天都深情地对着雕像倾诉自己内心的爱慕,最终,雕像里走出来一位活生生的美女,因为雕像被他感动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就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而言,发挥很大功效的往往是“喜欢对方”。

只要你抱着“他是一位好人,我喜欢他”的想法,对方与你做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的可能性就很大。反之,如果你带着一种讨厌对方的情绪与对方进行交谈,两个人就不可能在情感上进行沟通,而交谈也会不欢而散。

女记者

非指示疗法和协谈中心疗法的创始人C.R.罗杰斯曾说过:“要想打开对方的心灵,就要与他进行无条件的诚意会谈,同时也能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

其次,记者们的采访一般开头问询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然后再切入主题。

任何情况下,你主动与人会谈肯定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一开始你就让话题直奔目标,那么对方的第一反应就可能是拒绝回答,或者做出不实的回答。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两大弊端存在于直奔目标的交谈方式中:一是一开始就要求对方通过仔细思考做出回答,这样会导致对方产生极大的心理压迫感,进而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二是一开始就直奔自己的目的,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心理阴影,觉得被你忽视了。

女记者

一旦你采用这种方式造成了彼此间的鸿沟,你就可能将局面带人窘境,哪怕你后面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所以,在见面之初,先与对方谈论与他相关的既成事实或经验的话题,然后再进一步靠拢你命定的既定目标,这样才能让你达到目的。切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第三,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称呼对方。

心理学家指出,想要快速熟络一位初次见面的朋友,称呼是关键。你最好称呼对方的姓名,而不要冠以名目众多的头衔。因为人一旦被冠上了这些头衔,就会扮演起相应的角色,该角色的地位与任务也会被特别注意,并借此掩盖起那个“真我”;而换一种方式称呼他人,就表明了对方现在已不是一位科长(经理、主任等),这样就暗示了你没有把对方的头衔考虑进来,从而解除其心理武装,而且还可以避免对方在谈话之后以“我不能抉择,因为某经理的意见可能是这样的”之类的托词来敷衍你。

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希望你这样称呼他。对这种人,你不能直呼其名,而要投其所好地称呼他的头衔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这样一来,一旦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你与他的交流就可能会变得更为顺畅。

只要向记者学得这三招,就一定能够顺利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文章来源于(女人的资本)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