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资本中的“门当户对”

说到嫁人,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个词:门当户对。

“门当”与“户对”最初是建筑上的两个名词,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门前左右的石墩或石鼓叫“门当”,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木雕或砖雕叫“户对”,且为双数,两对4个。“门当”与“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与“户对”上都雕有图案,那些图案都是与主人身份相适合的,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也与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相关。所以,“门当”和“户对”既能够起到镇宅装饰的作用,又可以表现出宅第主人的身份、地位、家境。后来,“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了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标准。   

门当户对

封建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门当户对是成婚的先决条件。

无论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还是张生和崔莺莺,“门当+户对”的观念总是给人一种棒打鸳鸯的感觉,其面目丑陋无比,被追求爱情自由的人们口诛笔伐。

那么,在如今的时代里,我们是不是还要提倡“门当户对”呢?

王梅和她老公刘兵谈了好几年的恋爱,王梅家有钱有势,刘兵家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两个人大学毕业后,刘兵在王梅家人的安排下当上了了大学老师。结婚后,王梅一直觉得老公的一切都是自己家里给的,理应对她的父母和她更好。可事实上,她并没有感觉到那份温馨,她甚至觉得自己对刘兵根本不了解。

王梅在生活中生性开朗,家庭环境也比较优越,而刘兵和他的母亲却很敏感,每当刘兵的父母看到刘兵穿王梅父母买的衣服时,总是对他冷嘲热讽说他贪图富贵,看不起自己的家,让刘兵无地自容。

刘兵身上背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刘兵在王梅的家人面前,总觉得矮了几分,最后发展到连自己的家都不爱回了,只因为那小房子是王梅父母出钱买的。刘兵总是感觉很自卑,王梅特别不能理解,刘兵现在为什么会让让她觉得那么陌生呢!

门当户对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以后会有很大的麻烦。”王梅的妈妈在王梅结婚前就曾经告诫过她。

王梅根本就想不通,自己本身和家庭条件都好,和刘兵又是同学,有相对稳定的感情基础,可为什么就是不幸福呢?

王梅有资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她没有考虑自己的资本应该要怎么用,更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欣然接受自己的资本。她的资本在谈恋爱的时候没什么关系,一进入婚姻就出现问题了。

并非所有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都不幸福,但幸福如饮水,冷暖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只是有一件事情必须记住,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恋爱关系到的是两个人,而婚姻却关系到两个家庭。所以说,古人说的“门当户对”也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想想看,有谁可以真正地为了爱去接受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另一家人?即使接受了,又能坚持多久?

家庭氛围、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不能轻易地被改变,因为那是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

只有当两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时,才会产生生活中的共同语言,才会因为共鸣而产生共同的快乐,彼此间的欣赏才会保持得更加长久,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如果王梅和刘兵的家庭稍微有点共同语言,刘兵的父母就不会对刘兵施压,同样,如果王梅和刘兵生长在同一个环境里,她就能对刘兵有更多的了解了。

门当户对

我们相信世界上有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但是如果从概率的角度来考虑,门当户对的人相互结合会更幸福。如果两个贫富差距极大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必定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他们并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如果男人没钱,他心里肯定会很自卑,觉得自己活得不像男人,其结果有两种,一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拼命赚钱,但是会忽视家庭,导致家庭矛盾;二是因为自卑而脾气暴躁,这也是一颗埋藏在家里的定时炸弹,如果哪天导火索被女人点燃了,必然会引起家庭风波,有碍家庭和睦

经济问题是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经济学家说过,经济决定一切,这句话放在婚姻中也许过于绝对化了,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试想一下,如果王梅和刘兵的成长环境相同,家庭条件相差不多,王梅就没有优越感了,刘兵也就不会有自卑心理了,只要两人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温馨港湾。

女人选择对象的时候,最好学历不要相差太多。并不是对受教育低的人有所歧视,只是从现实来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他的受教育程度,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会决定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如果夫妻两个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一个却是大学教授,即使日常生活过日子没有问题,但是在精神交流方面肯定少之又少。

通常情况是,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想的问题就会越深刻,也会更复杂,他会去寻求真正的精神伴侣。相反,如果所受教育的程度相对偏低,他会觉得把问题想得那么复杂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瞎想。不一定所有的婚姻都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了解对方的成长背景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连基本的价值观都不相同,又怎么可能产生幸福感呢?

门当户对

心理上的门当户对其实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女人选择对象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大多有一些性格、年龄、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男女因为性别不同,所以有着不一样的观察和处理事情的标准,但是良好的婚姻必须跨过这些差异。

从这些角度来看,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使人更容易获得婚姻上的幸福。如果你们成长的环境不同,那么吃饭口味、起居习惯等都会存在差异,在选择事业、教育孩子上也会有分歧,另外,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在两个人之间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更为重要的事情是,心理上的相互协调必须要有共同的语言、爱好、兴趣。如果彼此有共同语言,那么双方就会更加容易相互理解与关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孩子最好的榜样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在任何方面的行为、言语、观点等都可以作为孩子心里的参照物。一个人成年以后表现出来的性格、观念、人品、素质等,都与他的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些恋人被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但他们却战胜重重阻碍,最终修成婚姻的正果。只不过,他们为婚姻所做的努力非常艰苦,因为大多父母都会以为儿女将来的幸福为理由对他们的感情进行百般阻挠,这无疑会给婚后的幸福打一些折扣。

在这里所说的门当户对,实际上是一种资本的对等,即资本上的一种平衡,是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地位和财富上的平衡关系。很显然,只有这些关系相对平衡或者接近平衡的男女恋人才更容易获得幸福和一种生活模型的对等关系。

门当户对

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道德规范、思想方式与情感特点等方面都会因为所处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婚姻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正是由这些差异所构成的。如果两个人在这些关系上表现得相对平衡,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维系得更长久。即使爱情有一天会失去,那些他们熟悉的、乐意依存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起到互相维系的作用。在婚姻中,依然存在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那些在婚姻生活中走得长远的男女,大多数都有着类似的背景和出身。所以说,无论是古训还是现实,年轻人在真正步入婚姻之前都要认真考虑一下今后的生活。

中国人对婚姻上的门当户对有着很实际的看法,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西方社会学中有一个社会网理论,即把社会解释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网络中的任意一员就是社会上的每个人,处于同一网络空间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关系稳定、深刻的人。同理,爱情和婚姻也有一张网,如果彼此并不是处于同一网络中的人,那么其婚姻大多只是一个短暂的交集,而不是永久的幸福。

文章来源于(女人的资本)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