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沧桑

《南方日报》 张志光

闻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的嵩山中,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据《魏书》记载,这年西域沙门名僧跋陀来华,深为佞佛的孝文帝所敬信,在嵩山的少室山北麓丛林中,为他兴建一座寺院,还“公给衣食”。这座寺院,就是少林寺。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少林古刹几经兴废,历尽沧桑。

南北朝时代,由于道教与佛教相轧,封建帝王信奉道教而废弃佛教。到了陈宣帝六年(后周建德三年,公元五七四年),  “废佛’行动又一次引向高潮(所谓“废佛”,就是要彻底消灭佛教)。这时,  已有七十九年历史的少林寺,也逃避 不了这场“废佛”的劫难。除了寺院被毁坏外,所有的和尚都被官兵遣返回乡。直到北周静帝宇文衍时(公元五七九至五八一年),“废佛‘才被制止。静帝降诏,让四散的少林和尚重返嵩山,并将少林寺改名陟岵寺。一度荒芜的少林古刹,  又重现生机。不久,静帝让位于杨竖;杨坚称文帝,国号隋。传说杨坚是由一位好心的尼姑抚养大的,所以自小对佛教怀有好感。称帝后,他便立即复兴佛教。他还把陟岵寺,恢复为少林寺,并赐屯田百顷,  以供寺僧食用资费。此时的少林寺有僧徒数百,  日益兴盛。隋炀帝即位后,荒淫无度,视黎民如草芥,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少林和尚虽然主张寂坐修心,外息诸缘,但既受恩于帝王,就难免要为,  封建统治阶级效力。据唐代裴璀的《少林寺碑》上说:  “大业之末(随朝末年),九服分崩,群盗攻剽,无限真俗。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之,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然同灭。”其实,碑文所指的“山贼’,就是隋末的农民起义军。由于少林和尚与起义军的立场不同,便发生你死我活的械斗。寺僧中虽有数百人习武,但毕竟寡不敌众。起义军盛怒之下,纵火焚烧少林,  全寺顿成废墟。但起义军失败后,寺僧仍旧栖身寺内。

公元七世纪初,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其子李世民以太尉、尚书令,秦王等身份,率兵洛阳征伐王世充时被困,少林寺僧昙宗等十三人下山助战,  使李世民脱险,还逼降了王世充。后来,李世民(唐太宗)封昙宗为大将军,赐少株寺大量银两,  田地四十顷,并准设习武的“僧兵”五百,  免戒酒、肉。一度元气大伤的少林寺,在唐太宗时代又兴盛起来。但好景不长,到了唐武宗李炎(公元八四一至八四六年),少林寺再度被废毁。唐武宗是坚决反佛的,他即位的几年间,下令所有僧尼还俗,寺院、庙宇一律拆毁。少林寺遭劫,亦在所难免。

宋太祖赵匡胤即帝位后,少林寺又回复到旺盛时期。据说赵匡胤未称帝前,曾习少林拳术。因此,少林寺得以发展,寺僧超过两千,房舍达数百间之多。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数百年间,少林寺比较安定。尤其是明、清时,  大兴土木,重建和修缮了不少建筑。如今的‘少林寺“横匾,还是清朝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

少林寺最大的一次灾劫,是在一九二八年。这一年,由于军阀混战,  少林僧人站在军阀樊钟秀一边,让他的军队驻扎寺内,樊军一退,军阀石友三便令手下放火焚烧寺院。一场大火,竟烧了四十五个日夜,殿宇、经楼、秦槐、汉柏,以及佛教经典和仪仗等许多珍贵文物,都在烈焰中化为灰烬。幸存的几个佛殿,也是残缺不全了。

一九七九年,河南省开始对少林寺进行修缮。目前在第一座大殿即原天王殿的旧址上,一座新的殿宇已经矗立起来了,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也决定全部按少林寺全景图设计重建。相信再过几年,这座著名的古刹作为祖国古代的珍贵文物,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