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武术源远流长

牛怀民

远在秦、汉时期,世居青海高原的羌族,在狞猎和生产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拳术——羌术。这就是羌族武术之源。公元前112年,匈奴联合羌人攻占令居寨,汉武帝派李息率兵十万,进攻羌人,羌人败退到了青海湖以西地区。汉设西宁为西平亭,乐都为破羌县,湟源为临羌县,置“护羌校尉“守边。汉王朝与羌人的战争持续了很久,在此期间,因战争频繁,羌术也得到了发展。

晋代上述地区为鲜卑族吐谷浑所占,统者重视羌术,并发展了这一适合游牧民族特点的拳种。当时的《骑射令》规定,统治者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发展武功。据《洮州卫》载:吐谷浑,人性劲悍,以乳为食,好习功马,以射猎为生。史载,这里的少数羌族擅长于长短兵器的格斗,以及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袒臀搏斗等武术攻防技术。

唐五代后,吐蕃王朝一度强盛,并吞吐谷浑族,进行军事扩张,曾统治了祖国的大西北。藏族人吸收“羌术,优点,结合本民族粗犷骠悍的特点,发展了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藏族武术。藏语称武术为“拳巴‘。在古代藏王朝、宫庭的礼仪庆典和宴会中,不仅有各种歌舞,也有武术甲士校阅,据藏文经典‘柔乃纳窝’所述:‘扎隆”中有‘美功巴’和“隆功巴”。“美功巴‘指练火功,赤身裸体,炼丹田之气。功练成后,身上发光,冬不冷,水火不入,刀枪不进”。‘隆功巴。是吐纳术,坐蒲团口念神经,裸体跳跃,足踢拳击,大汗淋漓,始为功毕,功夫练到家后,身轻如燕,有遁土可行、隐身防护的说法。藏族“望果节”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据载“鸟王’大雁南飞时,举行仪式庆祝丰收。武士高举‘达达”(拴着哈达的木杆),绕场一周后,进行角力、斗剑、梭标等竞赛,得胜者赐哈达一条,绸缎三方。据《西藏志》载,藏历正月十五日,达赖喇嘛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后,进行赛马,摔跤,武术等表演。当时西藏曾到处出现许多“勾松巴’(保镖)。以擅长藏刀、弓箭、弹石,索镖等器械著称。

据笔者调查,目前在青藏地区藏族人民的语汇中,有不少有关武术器械的专有名词,如古浪(藏刀)、打竹吉后(鞭棍)拉只(短剑)、多什吉后(套索),则松木东(三叉),多希簇(线锤),东(矛)、大伊(弓箭),唉什恰(炮石)、多日结(魔杵)等。这说明,藏,羌族人民的武术活动史确是源远流长的。然而,出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对藏、羌族武术的发展情况,现在所知甚少,需要进一步努力,深入研究。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