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意拳(三)

正因为技击是有外在对象的,所以练习技击时您的注意力一定要放到外部对象身上。反过来就是说不能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能只顾练自己。练技击它不象练习健美,搞掂自己就行了。因此在练技击时,您训练时的注意力一定要放到外界的目标上。以前曾有过练意拳能不能照镜子的争论。现在我们可以用上面谈到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进行分析了。我们知道技击是有对象的,当您与对象对峙时全部注意力都在对手身上。如此尚恐不及,哪有闲功夫再来照镜子呢。那么在平时练习时,当您的注意力放到镜子里的影象上时,此时您的动机行为已经与技击对象没有了关系,您在镜子里看到的形象自然是神气全无。那么如果您平时老是照镜子练拳,您此时的动机行为已经同技击时的要求有着根本的差别了,这样所形成的动力定型如何能符合实际技击的要求呢?进一步您再想想,如果您训练时的注意力老是放在自己身上,将来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正因为技击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应答行为,所以您的练习就不能在静止状态来进行。很多人对这个运动概念不清楚,以至于对意拳站桩这一训练内容产生了误解。站桩本来是老师为了使学生对处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态有个了解,但由于运动的动态过程不好表达,先生就将运动这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为地切割成一个个静止的片段,并从中选出几个典型的片段来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去进行体验。待学生对运动片段有了体验后,还要将它们还原成运动的动态过程。这就是为什么站桩后还要试力的原因。所以说站桩只是一个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因此当学生一旦得到了这个运动片段的体认后,就不能还是长时间地停留在桩的静止状态上。因为静止的状态不符合实际应答运动的要求,站得时间长了形成的当然也是错误的动力定型。拳谚说:“百练走为母”。就是强调技击训练一定要在运动过程中展开。

接下来说说应答运动的随机性。因为技击是在两个人之间展开的应答行为,您的这个行为想干什么呢?是想打人如感觉说打人不好听,也可以说是自卫。兵法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还是想打人。要想打人就要知道别人从哪里来,但是他不告诉您,您便无法预先知道对方的动作。要对付这样一个对手,而且还想要取胜,那么您就需要随时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以便随机取胜。怎么办,只好要求自己做好一切准备,就是要求自己在任何时空都要保持有随机反应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我们意拳界所追求的混圆力。要获得这个混圆力,您就不能老是从事单一固定的训练内容了。因为老是进行单一内容的练习,会在潜意识中形成单一固定的动力定型,以至失去随机应变的灵性。当对手的攻击行为发生变化时,您在潜意识中固定的动力定型就会产生与外界变化不相符合的反应,这样您的行为动作就满足不了客观环境的要求,于是就会给您带来了失败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意拳反对进行单一的招式训练的原因,它强调的是应答运动的随机性,因此要求您的训练也必须在随机运动中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意拳教学中的站桩、试力、发力等内容做出进一步的诠释和理解,不要使之成为不是招式的招式,不是套路的套路”,因而使意拳所要发挥的人的自由灵性丧失殆尽。

再讲一讲应答的协调性。我们知道,要达到应答行为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要有整力。因为要达到作用力的完全发挥和传递,您的全身肌肉要同时均匀协调地朝一个方向工作,过去称之为桩法换劲,现在称之为钢体训练。不是说人身上有两种力量,而是说人体有两种不同的用力方式。一种是局部用力,另一种是全身协调用力。我们想在技击活动中取得最大效果,当然是要选择第二种用力方式。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要具备全身协调的运动能力。而要获得这种能力,您一开始就必须要在意识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整体自然协调的行为活动,形成整体运动的动力定型,将来才能达到应答反应的整体自然协调。现在您再来想一想,您还能不能将自己的身体再分为一部分一部分地来练习了?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动力定型呢?将来如何才能将它们完全整合起来呢?这样对将来临场应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说说练拳的主体性。您想,练拳都是练自己的拳,没有听说哪个人练拳是练别人的。明天早上您帮我把拳练一练吧。有没有这种事情啊?练拳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您的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就是作为主体的您,由自己发出一个心理动机,产生一个自己身体的运动行为,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每个行为动作都是您自己在做的。如果我叫您的腿踢一下,您的腿能动吗?它当然不会受我使唤。所以必须首先确认练拳是人的主体行为。再者,我们讲技击是人体在运动中同对象间的应答行为,这个应答行为是您以主体身份来进行的。因为我们观看他人比赛同自己参加比赛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果您只是观看别人比赛,看别人练拳,以至将技击作为一种客观事物来进行研究认识,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您必须清楚,这是在将拳当作一个客体事物来认识。对拳的一切客体性认识都只能作为帮助您理解拳的工具。练拳则必须由您自己以主体身份来进行。再说,我们学拳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这是学拳根本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这个主体价值的存在,那么研究拳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对拳的理论认识和亲身实践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古人说:“不能行不是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了解的是这个主体行为,我们要练的是这个主体行为。这是一点也含糊不得的,这就是应答活动的主体性。

讲完了这些道理后,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意拳训练的基本原理:

主体动机决定行为动作—行为动作决定刻划到潜意识中的动力定型一潜意识中的动力定型决定将来的临场反应和效果。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您就可以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过去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了,您就可以自己对自己的训练行为进行客观的衡量和指导了。

我知道了,朋友说,这就是为什么您老是强调,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运动的主体来对待。要用动机来驱动行为,用行为来决定动作和形体的道理了。

我说:是这样的。您想想,如果我们还是沿着过去“手眼身法步”的老路来训练,当您进行手的训练时,此时您的动机是加强手的功能,注意力也是放在自己的手上,您的这个动机和行为与外界没有形成应答关系,这样练出来的动力定型会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此是其一。再者,当您进行局部练习时,就形成了局部运动的动力定型,此时的身体运动就不是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到后来出现了全身动作整合不到一起的问题时,错误的动力定型就早已形成了,这就很麻烦了。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一切感受、一切行为都会在潜意识里留下痕迹,并对人今后的生活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求练意拳从一开始就要以主体身份在整体运动的基础上对外界进行不断变化的应答行为,这样才能塑造出符合我们要求的动力定型来。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