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文化的灵魂定位(二)

我们有着丰厚的传统战略指导思想,散打比赛犹如两军对垒,战术和谋略在实战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就谈谈实战中的谋略。

一谈到“谋略”,人们往往和战争联系起来,这有一定道理。如孙子的“兵者,国之大事”“兵者,诡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等谋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谋略思想早已超出军事范围并以无孔不入之势逐渐扩展到许多领域。譬如在当今散打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散打谋略是否得当,不仅关系播台胜负,也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战术如影随形,不能分离。技术是源,战术是流,源远则流长,流短则源近。众所周知,谋略是人的心智活动的“产品”,因此在探讨散打谋略时,也必须涉及到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一)效益性原则

散打谋略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即用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效益性原则在散打谋略运用过程中的主要体现是:第一,用最小的代价和消耗,争取获得最大的胜利;第二,在动用过程中所冒的危险最小,失败的可能性最小,经过努力基本上有胜利的把握;第三,要看是否争取了主动。主动权是散打谋略远用的生命,哪一方掌握了搏击主动权,就基本上掌握了胜券。

(二)整体原则

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这个“势就是全局和整体而“子”,就是局部和部分。在散打对抗中,速战速决固然值得提倡,倘若遭遇旗鼓相当的对手,要想凭“一拳一腿”克敌制胜,不亚于“虎口拔牙”,很难奏效。相反,到了比赛的最后关头,往往是双方精神和意志的较量。有时候从得分的角度来看,是划不来的,但从保存体力、力求最后击倒对手胜的谋略上来看是合算的。这种从整体上而不是从局部上来衡量的原则也是完全可以追求的。

(三)适时适度原则

适时适度的原则是指运用散打谋略时要掌握对手心理上的一定承受分寸。稍有搏击经验者,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即散打对抗很少直接攻击,均动用视线、身体移位、手脚动作等,藉以引诱对手做出多余的防御动作和无准备的攻击。因此,谋略的制定尤其要把握给以对手刺激量的大小,避免其心理负荷的不及和过量。所以“示形诱敌”中的各种虚招儿一定要真实,如抖肩发拳的同时前冲上步,踢边腿的瞬间提腿转髋等动作,只有真实地“攻其必救”,才能调动对手进入“图套”。另外,正确散打谋略的取得还常常呈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状态,一个再优秀的选手如果错过了战机就可能“受制于人”。

(四)周密原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设谋如同设网,千虑一失,就将功亏一篑。其实任何谋略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在不周全中求周全,于万变中求不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主次: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在广学千招的基础上,应熟练几手真正属于自己的“绝招。这些“绝招”虽不能像武林名宿郭云深那样以“半步崩拳”而享誉武坛,但至少应该“有所恃”。“有所恃”才能“不至于必败”,而我却能充分发挥己之所长,“制人而不制于人”。

五)慎重原则

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每战都要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实践证明我军的这条军事原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虽然“知己容易知彼难,但只有知其长,才能“抑”其长;知其短,才能攻其虚。否则情况不明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必然处处“碰壁”。

(六)奇胜原则

武谚云“拳打不知,脚踢不防。”意思是无论拳打还是脚踢,不仅讲求疾快,以快打慢,更要注意多运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类兵家诡道。“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何谓“奇”何谓“正?尚无统一的看法。简言之,常规用招就是正,反常施技就是奇。总之,出奇与不意密切相联、相辅相承,出奇可达不意,而不意则多半要出奇。只有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不攻:似取而不取,似不取而取之像必然而不然,像不然而必然,才能使对手穷于应付,不知所措。

传统武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练传统武术的人最大的问题是练和讲得多,打得少,门派观念也使他们很少交流,也失去了提高、改进、发展的机会。传统武术的实战经验已在退化或失传,而现代散打的对抗性训练和比赛则是传统武术提高技击水平的一个成功范例。现代散打抛弃了传统武术先练站桩、基本功、套路等先期的基础功夫,选用了传统武术中几种常用的腿法和摔跤中的摔法、拳法引进了拳击的拳法形成了现代的散打。现代散打还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之中,还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内在统一协调的功夫上还水平不高,在战术和心法上还应该继续向传统武术吸取营养。可以这样说,正是现代散打使传统武术中的功夫得到发扬光大。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