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螳螂拳交手要诀

文/李飞林

对太极螳螂拳家而言,拳术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交手实战。关于太极螳螂拳,先辈们曾经做过总结,并结集成书,就是《太极螳螂拳谱》,其中《对敌交手三要素》就是对实战的解说。书中所载“一胆、二劲、三功夫”可谓是历代先辈们无数次生死搏斗的窍要总结。

交手三要素之胆论

什么是胆?胆即胆量。“两军交战勇者胜”,两人交手也是如此。没有胆量,即使有再高的功夫,一经交手,胆小心虚,气血上浮,出手劲力及身法、劲法发挥程度会受影响;相反,胆量大,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起到伤敌而不自伤的目的。

胆量是精神作用。与人交手,既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也要有“有我无敌”的必胜信心,还要勇敢果断。拳谚“畏敌者必败”、“不胜必有怀疑心”都是说精神力量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眼明手快也是胆力的一个表现。敢于应敌接招,眼才会活,才会明,才能观察到与敌交手中的细枝末节。

“神色即可伤人”是胆力作用,也是拳法功夫的体现。太极螳螂拳前辈拳家们,盘拳练架抑或交手之时,一经提气作势,立即虎视眈眈,胆气神色逼人,令人生畏。仅仅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还不够,还需要有深厚的武功基础及敏捷的思维。

交手三要素之“劲”论

提起劲,大家的第一反应也许会想到力,其实劲与力是有区别的。在《太极螳螂拳谱》中有“论力与劲之别”一篇,其中对劲力的论解为“险于肩脊者,谓之力。能抵达于四肢者,谓之劲。拳术之用,不贵于多力,而贵于有劲。劲不能之用,而能时用不竭,力虽可以持久,而不能达于四肢,不通于应敌,如农夫负重,行赤日中而不喘,力大气和世,然使以手击物,其着物也必轻,习拳者,多无担负之力,然守其手者,辄跌寻丈外,此力与劲别也,劲之应敌也。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也,如出蜻蜓点水,一着即止,学者不明,夫力与劲之别,而慢然习之。拳易习而身益险,一式未完,而己气喘汗出,自谓用尽平生之力,究之着于者无几。此无他,不知使力透出肩背而易劲之法,其法在于初演时不多用力,手手因势吐出,习之日久,肩背之力,自然流通,然后在求工稳,斯过半矣。

在交手中,所需要的就是拳谱中所述的这个劲,也就是周身一体的囫囵劲(太极螳螂拳术语,即周身一体的整劲)。在交手中有胆才有劲,劲是行拳使招的基础,也是招法作用的根本。

交手三要素之功夫论

什么是功夫?功夫在这里是一个综合性的词,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基本功、拳法招式、交手打法、应变能力等,但主要是指交手。交手是功夫训练的集成,是检验功夫的最好方式。

交手是进攻与防守的体现。在实战搏击中,进攻与防守是密不可分的,攻与守是矛盾的统一体。拳诀中所说的“招之即打,打之即招,不招不架,就是一下”讲的就是攻守合一。任何消极防御都是不可取的,须知防不胜防,处处防则处处挨打。要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横来直取,直来横打,敢于和对手换拳,做到手脚齐到,上下相随,运用周身整体之劲制敌,进则螳螂手法三五连发,用组合拳连续打击;退则多用左右迎击拳对攻。

“临敌贵在审势”,每逢举动,必先料敌,洞察情势,敌无变动,我则待之,乘其有变,而随应之。

“避开敌人的正面进攻为第一要义”,利用灵活的步法,闪转腾挪,随机就势,把握战机,巧施妙法,稳操胜券。

综上所述,太极螳螂拳交手实战是胆、劲、功夫的较量,在实战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都具备的前提下,太极螳螂拳的功夫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得淋滴尽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