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经注释(一)

注释 裴锡荣

《内功经》是一部炼内丹功和练武功之经典,成书于宋代,相传是由抗金名将岳飞、南宗白玉蟾等人所撰;它是内功家和武功家实践经验之总结,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中国传统养生学和传统武功学的理论渊源。也是一部炼内功之文化瑰宝和炼内功之嚆矢。《内功经》包涵相当丰富的炼功内容,它对传统养生学和武功技击学,是一部有指导作用之作。书中种种法象喻言,迷之即一切皆妄。悟之则一切皆真。诀日:“得路欲归休向远,看看信步莫烦心;云收将放金乌见,一点灵光眼内明。”盖言真则性命在其中,言悟则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改作注释以飨读者。

总论:内功之传,脉胳甚真,又知经络,勉强用之,无益而有损。

练习内功必先明经通络,否则无益而有损。经络有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十二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阳骄脉、阳骄脉。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注:任脉起于人体会阴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尻尾之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任督两脉为人体之奇经。任督相通(周天循环)则内气充盈,滚滚不断矣。《修真十书》卷十载有宋代内功家萧廷芝之炼功绝句云:“沂流一直上蓬莱,散作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芽遍地一齐开。”此诗专对炼功中“周天循环”而作的。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注:井是肩井穴(根节窍),池是曲池穴(中节窍),发劲时要根、中、梢三节之窍连系起来,使内气循循不断。内功重视内气修炼,重视气对人体之作用,认为自天地以至万物,无不赖气以生,所谓气聚则生,气亡则死。所以发气治病时,要专心致志,神不外弛,心动则神不入气,身动则气不入神是也。一气生万物,气盛则壮,惫则衰,通则畅、壅则病,所谓气是添年药。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功乃无垠

注:本者自然之真气。由先天祖气与后天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可受于人,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也称元气,元气乃交于丹田后沿经络运行之内气,用功以得之,乃能悟其妙。无垠,指最高境界。

尻尾升气、丹田炼气

注:尻尾肾尽处之长强穴也,用意向上提起真气自然上升矣。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注: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天目穴)、形光于外也。脐下小腹部为丹田也、炼功时存元气于此地也。诀日:气入丹田火自生,眉间灼灼电光明,循环二气乾坤合,运转三宫日月行,炼就阳神添寿域,修成至宝复无精。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含而闭,背平而正

注:正头起项、项正神顺、肩活背脊平正。胸含身微有收敛,此式中之真谛也。必由筑基炼起《天仙正理直论》云: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气炼气,以神炼神者正欲为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即不可成。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档深而藏,肋开而张

注: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肋开。上式为“桩步功”。练桩步必须注意“三挺”即“颈挺”、“腰挺”、“膝挺”也,三挺俱备则能达到“三花聚顶”。是修炼精、气、神三宝和还归虚静之境界也。《中和集·赵定庵问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玄微心印·三花聚顶》下乘炼精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注:出气莫令耳闻,进人胎息状态,胎息铭有: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维绵绵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以行之。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入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注: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落下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渐坠入丹田也。《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上)调和第四》: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出入觉有声、是风也。何为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何为气相?坐时息无声,亦不结滞、而出人不细,是气相也。何为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精神安稳、情抱豫悦,此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