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武术社馆向何处去?(一)

张明强

伴随武术热的掀起,为数颇多的民办武术社馆(以下简称“武馆”)曾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出现。笔者在最近对一些武馆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这些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武馆在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些武馆的规模已壮大起来,而有的却已中途夭折,多数武馆则处在艰难的维持状态。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内部改革,进行治理整顿,已成为当前亟待进行的一项工作。

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一批武打片出现后,祖国城乡到处是一派谈武,习武的热潮。其中青少年是这一热潮中的主力军。不计其数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投师习武。更有甚者,放弃学业,远走他乡,寻投名师…。广大武林人士无不为此空前景象而振奋。不少人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周围的青少年习武爱好者,但是,由于前来投师的青少年并无地区局限,致使些拳师不得不在家里留宿学员,进而逐渐地过渡成小型家庭拳社。随着青少年习武热的不断高涨和我国改革政策的出现,一部分拳师毅然办起为学员提供食宿条件的专业武馆,从事专门的武术传授工作。仅很短时间,这类武馆便迅速地遍及了各地城乡。尽管在创办武馆的人员中,也不乏趁机骗钱者,但绝大多数拳师是怀着一颗对武术事业的拳拳赤子之心,为发扬中华武术而努力。

然而,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物价的不断上涨,武术热受到很大冲击,加之武馆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致使武馆的学生来源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武馆业经营的日趋困难。在一些武馆先后停业的同时,多数武馆经营者不得不绞尽脑计,用尽各种方法,以摆脱困境,有的搞起了多种经营,以副养武,有的则通过抬高学费来维持生计。但是,多种经营使武馆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质量而抬高学费则更直接影响学生来源。其结果则是武馆业经营上的更加艰难。

应该肯定,武馆业的兴起对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显示了社会办体育的巨大力量。众所周知,在我国现有的国情条件下,仅依靠各级体委来满足如此广大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的习武需要是不可能的,多数基层体委也往往只能把有限的人才物力用于重点项目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武馆的出现客观地形成了一股我国体育事业的补充力量。它对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武术,更好地发挥武术运动,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技艺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一些武馆还代表所在地区派出运动员参加各级武术比赛,并向上级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促进了武术运动水平的提高。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