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武风(一)

张胜利 马廉颇

沧州民风,自古以来,以气节著称。《沧州志》有云:“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称。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志高气扬泱泱平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胆肝、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这一段话可以道出沧州重气尚武的民风。

清朝末年,武林中就有“镖不喊沧州,卖艺不撮杆”的规矩。沧州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杨三木,吕家桥,

雁过拔根毛,

男的不在家,

女的也不饶。

要想绕道走,

脱不过高家口。

这说明沧州不仅有许多名闻天下,威震内外的武术家,并且男女老幼中许多人也身手不凡。这就不得不使那些官府豪门的镖车把沧州看作是途。每有,车经过沧州,镖客不仅不敢星显武艺,而且要拔掉镖旗,不喊镖号,还要备些礼物拜谒一下当地的式师们,不然的话,就雄得通过。

在《英烈传》中,记载了神弹子李吾(又名李昆)年轻时,到沧州访师的故事。李吾祖籍东北,慕名求师到沧州。他早知“镖不喊沧州”的传说,却有意要试一试。他走到运河边,就大声喊起镖来,没想到刚走到运河老桥南面的河湾处。却被一个小姑娘迎面截住。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我们沧州地界喊镖?小姑娘圆睁杏眼,大声喝问。

李吾见小姑娘截他,不觉心中好笑,便答道,”我姓李名吾,因为我的弹子使得好,百发百中,江湖上尊称“神弹子一一李吾。”口手在我身上,便喊几声镖,你能把我怎么样?”

李吾本想这几句话把小姑娘镇住了,没想小姑娘毫不示弱,说道:“李吾,你不要自恃武艺高强,我先让你三弹子,你如果能打中我,我拜你为师,如果打不中,你跪着见我!”

李吾想:我与她素无仇怨,何必伤地:只是吓她一下让地知道李某的历害就行了。便拿起弹子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罢,双方站好,李吾瞄准小姑娘帽子上的头花,接连打出三弹子。

只见小站娘面带微笑,亭亭玉立,头连动也不动,只把腰间的长律丝带接连抖甩了三下,然后一伸手,就把三个弹子从丝带下端的布袋里取了出来。

这时李吾才知道,自己的功夫竟不如这个小姑娘。正不知如何是好,忽见小姑娘不远处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李吾倒身便拜,说出自己沧州寻师的心事。老人见他心诚,便收为徒弟。从此李吾留在沧州习艺练武,终于成了乾隆年间名符其实的“神弹子”,还和那位小娘姑结了婚,落户在白家口村。

沧州人的一言一行中无不透出尚武的习俗,在沧州旧式的婚礼中,夫妻拜堂时,来案上要摆放着弓失。小孩满周岁时,要在他面前放上弓、失、纸、笔、星,让孩子自己来抓,以此来确定孩子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这叫“抓生。”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抓到弓矢。

沧州人崇侠尚武的风气,由来已久。据有关材料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汉书龚遂传》说:“龚遂担任勃海郡(沧州前身)太守时,曾张贴告示:命令百姓“卖刀买犊,卖剑买牛”,也证明早在先秦两汉时,沧州就开始习武成风了。到明清时,沧州更是拳场棋布名师辈出。《沧县志》载:“吾沧技击之风,宿著于大河之北,白山黑水之间。”沧州地区强悍的民风是沧州武术得以强盛的肥沃土壤。

沧州民间的武术活动

五虎棍会:这是一项武术和文艺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内容就是宋太祖结义五虎的故事,实际上这是拳师和弟子向人们炫耀技艺的一种形式。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