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李威光

李存章

众所周知,嘉应(现梅州市,辖梅县、五华县、兴宁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梅江区)文风,论清代文人,便有黄遵宪、丘逢甲、宋湘、温训四大才子。但嘉应武事却鲜为人知。梅州市武术源远流长、粤东子弟历来喜爱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一武术。梅州武术不仅有流传甚广的刘风山派、岳家教、李家教、朱家教、习家教、钟家教、昆仑拳、流民拳等八大流派。这些武术流传至东南亚一带(因梅州是著名的侨乡),由华侨传到东南亚各国。

在嘉应众多的武林高手中,有一位是武艺超群、身怀绝技的五华县武状元李威光。

李威光字作楫(1735一1796年),广东省嘉应属长乐(现五华县)黄埔村人。长乐县志载“他身高七尺,体格魁梧,力大无比”。当时客家人(嘉应州人是客家人)有:“书要读、武要练、老婆不娶都随便”的传统风气。李威光就是这样的武林中人,他当时一面读书,一面练武。在孩童少年时代,已精通经史,对唐宋八大家的论述领会尤深。他所作的诗文如行云流水,洒脱隽逸,得到村中父老的赞赏。威光廿岁时中了秀才,人们认为他才华横溢,再续试举人,进士可垂手而得,威光却不以为然。

他最初是预备习举子业的,后来因从师练武,进展神速乃弃文就武,其实他文武功都有精湛的造诣,五华县李氏族谱载有其《武论》一文,开头就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长数千言,读来虎虎有生气。同时威光还写得一手好字,黄埔村的李世昌曾存有李威光手书的大幅中堂,长约九尺,宽约三尺,写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唐诗,笔锋苍劲有力,雄健挺拔。

李威光天性聪颖,臂力过人,在山村勤学苦练了武功多年,得到名师指点,精通刀、枪、拳、棍等传统武艺套路。他不仅能骑善射,而且掌握了叠骨、点穴的罕见内功。据传,他练功时,常有意选择隆冬腊月、风雪凛冽的晨夕,在朔风怒吼中弯弓射箭,操刀舞剑,以求达到每天必中,扑击飞舞自如,始行罢手。据传,他在风寒雨雪的晨夕,将双手插入冰窖,使腕指僵冻瘀黑,然后才练武。由于他的武艺经过艰苦磨练,一时成为嘉应州的武坛泰斗。

清代乾隆二十五年,李威光中了庚辰恩科武举人(据五华县志记戴,五华同科考取武举人者尚有魏大城、李荐馨等人)三十七年,应壬辰恩科会试时,李威光在武林高手众目睽睽下,飞舞百斤的关刀上场,或斩或劈,或架或招,迅猛神勇,有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之势,俨如再世关公。其它武艺亦取得优异成绩,获取第一,从而高中了武进士。到了殿试之日,威光骑射均列前茅,当他操传统拳术时,使出浑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赢得满场喝采;最后他挺举三百斤重的石狮子时,一举过头,打破了殿试的最高纪录。传说他举毕石狮轻放时,不料手中一滑,石狮脱手落至脚部,他随机应变顺势大脚一踢,把石狮踢出丈外,这一惊人之举,不但弥补了终场的破貌,反而被主考官认为是一大创新,这一绝招被软定为“狮子滚球”。另外,在他挥舞一百六十斤大关刀时脱手着地,他便机智地脚踢刀翻,割成地面刀痕数条,又被钦定为“捺地割葱”。这次大比试,李威光被软点为状元及第(此科文状元是江南某县金榜),他是武状元,御赐头盔铠甲全套,翡翠玉杯一对(此物50年代曾送五华县文化馆保存,“文革”时被劫),授头等侍卫(是最接近皇帝的卫官),在銮仪行走。据传他因为踢石狮、关刀过猛,回到馆舍,始发觉右脚趾腕血肉模糊,直到剖开朝靴,才把伤脚脱出,他这一临危不乱,卓绝武功,一直为后人传颂。

武状元李威光在銮仪行走侍卫五年中颜有表现。乾隆四十二年,被授广西提标,左营游击。因他在青少年时期结识了不少五华销公船户,学得一些天文气象知识,能观察江河风云变化,乃调为浙江黄严镇标水师中军游击,旋升福建烽火门副将。清朝于长江、外海并设水师,以建立水上防务。由于他武艺绝伦,乃将身怀绝技传授水师壮士,朝夕操练,所辖水师成为东海劲旅。不久,他积功调升为福建烽火门参将,在祖国的边偻海陬。

乾隆五十一年(1785)李威光又升任台湾安平协水师副将。未几,旋调闲安副将署海坛南沃总兵,不久,因其母逝世归里。1796年,61岁的李成光在原籍长乐逝世,墓葬黄埔。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