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武术理论,弘扬中华武术—兼与朱道琼、陶真典同志商榷(二)

谈到梦中启迪灵感问题,杨绍虞先生在《神道、玄学与武术运动》中,已经说得非常透辟。他说:“梦的启示,建筑在一定的思想物质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发明创造。张三峰在梦中虽然得到‘神授?,依灵感说可以得到新的启示,作为创新的起点;但并未经过实践,就用于杀贼,岂不是纸上谈兵!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一人何以杀百人?既云杀,当是指用兵器而言,梦中并无神授兵器之说,又何以‘单丁杀贼百余’呢?最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其事迹《太和山志》却只字未提。从诸多矛盾中,可知其中必有其他缘由。”太和山,又名仙室山,即今之武当山。非常遗憾的是,张三峰或张三丰会拳与否,竟然在《太和山志》里面也只字来提。这对尊奉其如此虚无缥缈人物的人岂不未免也太扫兴!

可是事实如此,亦当无可奈何。再说,张三峰或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即使梦中可以启迪创造灵感,然而并未经过实地演练纯熟,“厥明”即以“无预于大战”的拳术,一个人赤手空拳地“杀贼百余”;这种荒诞无稽的神话,无论如何亦难令人置信。

其后,朱道琼、陶真典《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一文,又进一步举例说:“南岳国师文进之编著的《太极拳剑推手各势详解》一书称:‘一日,有鹊急鸣院中,张氏(原注:即张三丰)闻之,由窗中窥见树上有鹊,其目下视,地上蟠有长蛇;其目仰视,二物相斗,历久不止,每当鹊上下飞击长蛇时,蛇乃婉蜒轻身摇首闪避,未被击中,张氏由此悟通太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理,因仿太极变化而命名(原注:太极十三势)。此太极拳定名之由来也。’此说固然有其传奇性,但却体现了内家拳技行如蛇,动如羽帽的特点,使人信服”。

然虽如此,这富有传奇性的故事较前略高一筹,却仍不足以证实张三峰或张三丰首创内家拳技之说,更不能说其同时创造了太极拳术。因为如前述及,自北宋徽宗末年(1125年),下迄黄宗羲为王征南撰写《幕志铭》的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中间相隔545年的漫长的时间,而对张三峰或张三丰会拳与否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何以证明这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不是虚构?张三峰造拳之说自黄氏而起,清末民初又有一些封建文人予以附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宋之张三峰并未曾造拳,元末明初之张三丰亦未有过造拳历史。《明史》和历经篡修的《太和功志》,都没有张三峰或张三丰会拳的历史记载。就连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圆通道人汪锡令编《三丰全书》稿本,以及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张三丰先生全书》之中,尽管其鬼话连篇地声称还见过北宋之张三峰,也未敢敌乱编织出张三峰或张三丰会拳的史实。由此不难看出,张三峰或张三丰根本不会拳术,当然也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拳术。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由上海致柔拳社发行的陈微明氏《太极拳术》,其中确有所谓张三丰的一篇《太极拳论》。不过通观其论,实以武禹襄《打手要言》末段窜改数句,拚合王宗岳的“长拳,十三势解”而成。试看王宗岳作:“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搁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比较所谓张三丰的《太极拳论》末段:“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搬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此五行也。拥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拥肘靠,即乾坤艮撰,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上也。”两者间其相似也!请问,这是否就是“使人信服”的根据呢?

《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一文最后说,“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潮源于武当道教,是毋庸置疑的。内家拳技(原注:包括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大成拳、武当剑等等)的定名、路数目的,都是从道经中的内容衍锋引伸而来,无不吻合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等等。

原来如此!作者不厌其烦地为张三峰或张三丰造拳的神话寻根觅据,原来是想将内家拳技的源头追溯至道家的开山祖师老子。似乎只有这样,才够得上古,才称得起是源远流长。如果说武术门派的祖师爷越古越神越玄越好,那么张三峰或张三丰既受技于龟蛇合体的玄帝(虽然是梦中之师),而玄帝又受道于玉清圣祖紫元君,紫元君似又要受天上的玉皇大帝管辖,依此直截去尊奉玉皇岂不是更好?何必费尽心机而以故事套着神话地兜圈子呐!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