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双重”(下)

反过来说,《太极拳论》中提出的欲避“双重”之病的方法,却是不符合第一、第二种解释的。如果说双脚或双手同时平均用力,  勉强可以叫作‘双重“,是阴和阳脱离的话,那么左手左足(或右手右足)同实和不同实,就分不清哪个是“阴阳相济”,哪个是阴阳分离了。更何况,双手双足同实和左手左足(或右手右足)同实,怎么也和王宗岳所谈的欲避此病的“黏即是走,走即是黏”的方法联系不上。 

二、《太极拳论》中有六个排句:“左重则左虚,  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这六句的解释我认为应当是:敌击我左方,我左方以虚对之;击我右方,我右方柔化;敌向高处攻我,我随之而高,使敌感到高不可达;敌向下压我,  我则随之而降,使敌感到如临深渊;敌进,我退,使敌感到长不可及;敌退时,我又能黏得住,使敌有促逼之感,逃又逃不了。前五句是说敌攻我左右上下任何部位,我都不用力相抗,按《太极拳论》可解释成“人刚我柔谓之走”,这样就不会出现‘双重“,后一句叫作“我顺人背谓之黏”。用第三种解释来说明这六句话,  完全能说得通。而有人把“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解释为‘左手重则左足虚,右手重则右脚虚“是避免“双重”的方法。仅从字面上看,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后四句却无法从这种解释中得到答案了。

三、从太极拳的主要特点看:《太极拳论》中谈到“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所为力,  察四两拨千斤,显非力胜。。。”。这里谈到的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主要区别是“四两拨千斤”,以小力打大力。要做到“四两拨千斤”,就必须做到“黏即是走、走即是黏”,人刚我柔,不丢不顶。所以从太极拳的特点看,第三种解释也是正确的。

四、《太极拳论》把双重问题的懂与不懂,提到了决定胜负的位置。但是,仅从手足位置的虚实配合(也就是第一、二种解释),是不能说明这种重要关键所在的。 

技击的胜负,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敌打我时打不着,二是我击敌时必须能击中。第三种解释避免双重的方法是敌击我时我不用力相抗——“人刚我柔谓之走”,避免用力对抗时遭到失败,如果敌的力量我完全能化得开,走得了,在理论上讲,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如果我能在柔化中感知敌方力量的大小和方向,化后即发或者连化带发(“化即是打,打即是化”),或者是我击敌敌退时,我能黏得住敌,使敌逃脱不了‘——“我顺人背谓之粘”,然后从中找出敌人的漏洞,在得机得势时予以进击,即可取胜无疑。《太极拳论》把“双重”看成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只有对“双重”问题的第三种解释,才能使“双重”问题占有这样的重要位置。

因此,我认为“双重”之病,是二人交手时你用力我也用力之弊,而不是自身手足位置的虚实配合。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