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之后话散手—汛华杯北京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观后(二)

激烈的对抗离不开护具

在近年研究散手的过程中,关于护具的使用始终有所争论。一说只有用护具才能保证安全,也正因为比赛安全,运动员才能更好地使用各种方法。另一说则认为中国武术讲究功力,多练排打功即可抗打,而使用护具则不能很好地表现运动员的功力,同时也会限制某些方法的使用。各持一说,各据其理。

据说过去也有过打擂比武,先立“生死状”,赤手相拼,打死勿论的事。但那毕竟不是以增强体质提高技艺为目的体育比赛,自当别论。而在散手这种激烈的身体对抗的体育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护具似不可少。古代铠甲用于战场,校场较艺也当有护具,平日二人对练实战技术也少不了。清人吴殳:“(练枪)革稍不合法,则杆必及身,颠仆于地。杆以苇絮封其端,而又厚缚纸竹于前胁,然犹在腕右臂青紫流血,恒不绝见。”可见焉有不用护具之理?所以说散手比赛也只有使用护具,确保安全,才能顺利开展。否则,若每场比赛都有受伤者被抬下场,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把体育比赛的赛场变成了“打死勿论”的拼命场,散手运动的开展也就有悖于体育比赛的精神了。

这次国际邀请赛是一次水平较高,竞争激烈的比赛,共激成19局,可总共只有4人鼻部出血,1人嘴出血,1人眉部出血,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均即继续进行比赛。另一人因胸腹部被踢产生不适而倒地,裁判数秒判负,后经简单治疗后即恢复,未产生任何不良后果。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场激烈而安全的比赛。如果不使用护具却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护具的使用有些方法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因戴手套不能进行抓握。所以有些需要相互抓握的动作运用时就很不方便。中国式摔跤讲究“抢把”,现在则只能用夹抱,可是熟能生巧,只要运用得法,中国式摔跤中的背、彆、挑、掰、拨脚仍能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使用。在这次比赛中,运动员总共使用了4千多次不同的进攻方法,其中摔法为559次,占总数的13.6%,比例相当大。说明随着规则的修改,各种技术必然得到相应的改进。

至于有些很精巧的手法可能因带护具使用起来会有所妨碍,如果在比赛中确有独特的价值,或许也可稍做改进以适应规则。万一实有不便,也只好割爱,只要能有利于散手运动的发展也是值得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其它的形式加以研究、保存,使之流传。

所以说护具的研究和使用,是散手运动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恼人的“2秒”

根据临场统计,在109局比赛中共有859次暂停,共用时92分39秒,约相当于一场比赛的时间。过多的暂停不仅影响了比赛的紧张程度,也会影响了观众的情绪,同时利用暂停以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往往成了处于被动地位运动员的一种战术。在859次暂停中,因“运动员抱摔超过2秒”而暂停的次数就有431次,占整个暂停次数的50.17%。

在比赛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即双方在抱摔的过程中,一方已占明显的优势,并已使对方失去平衡,即将倒地,或即将把对方摔下擂台,此时抱摔已达2秒,在主裁判刚做出“2秒”手势,并发出“2秒”的口令后瞬间,占优势的一方就完成了漂亮动作,将对方摔倒或摔下擂台。此时,观众叫好声四起,而裁判却判为无效。每逢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扫兴,可否考虑对这条规定作些小的修改,即在双方抱摔未达2秒时,其中一方若已占有明显的优势,可暂不判,待其将这一个连续动作完成后再判决,如能得分,则仍判有效,若双方又继续较稳定地相持,则判“2秒”。这样似觉较为合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方运动员主动上前抱住对方,两人搂抱达两秒而被判“2秒”暂停。规则规定的是“运动员抱摔超过2秒”,关键在一个“摔”字。应理解为运动员用摔法在两秒内未将对方摔倒。如果一方主动上前搂抱对方,但并未用摔法,实则不适合上述规定的范围。这种作法似是一种消极的作法。且又多是处于劣势的一方,特别是在体力消耗较多时所采用,这就有故意拖延时间和借机喘息之嫌,比赛中应设法避免。可以考虑在规则或裁判法中做些不利于主动上前搂抱一方的规定。这可有效地减少“2秒的次数,使比赛更为紧凑。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