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把绝技传后人——访老拳师周遵佛

冯连胜   史玉美

当我们打听到周老的住址时,那种急于寻访求教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有道是“巷深酒香珍。”我们骑着自行车,循着西河沿,左弯右拐的总算在一条小巷中找到了周老的住处。

这是北京城内一个极其普通的大杂院。我们要寻访的便是其中的一位长者——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名誉顾问,81岁高龄的老拳师周遵佛。

站在我们面前的周老,中等身材,身骨硬朗,面色红润。他那修饰齐整的银髯鬓发和颇有见地的言淡举止,显示出长者的风度;尽管他已在北京定居了大半生,一出口仍带有浓重的山东口音。真可谓“乡音未改鬓毛衰。“应我们的要求,周老谈起了他练拳的经历。

老拳师周遵佛

寻访名师得真传

周老祖籍山东牟平。他因家境贫寒,自幼身体瘦弱多病,只勉强上了小学。俗话说,自古山东多好汉。可能是梁山遗风犹在的缘故吧,该县当日尚武之风还很盛,乡间、村野中不乏学拳弄棒的。遵佛自幼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也迷上了武术。无奈,家里一贫如洗,没有可能正式拜师学艺,只是在拳坊里跟着比划或私下里“偷”学“偷”练。

后来,遵佛迫于生计,辗转流落到北平。在他25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有幸拜八卦掌名师程廷华的高足、素有“靴子张”之称的张永德为师。其时,传授徒艺的训条戒律既严又多,师父“择徒而授“,必须是品行好,根底正的人才能成为正式入门弟子,“靴子张”抄教拳,督责苛严,动作稍有谬误,就被责令重做。当时,遵佛习武年已偏大,为学到本事,他总要比別人要多吃些苦,以勘补拙。正当他拳艺日精,渐趋化境之时,可惜师父因故出走了。为了学到更多的真功夫,他再访新的名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使他投师王矫宇,从而得到杨氏太极的真传。当初,太极名师杨露禅是端王府拳师,教端王研习杨氏太极拳,陪端王一起习武的,还有王府的帐房先生矫宇。那时,作为平民百姓,哪能与王爷称师兄弟,于是:王矫宇只得拜在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的名下,以避其讳,故遵佛虽从学于王,实得杨氏真传。几经寒暑,终使他对杨氏太极的造诣日深。不久,遵佛又流落到津门。在一次以武会友时,他结识了形意拳师王凤林。王系师承山西派形意拳名师戴龙邦之后戴文清。正见遵佛学艺心诚,人又正直,便尽其所能悉心传授,并让他协助整理编撰成《形意拳十二形传真》。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周老以其数十年习武体验认为: 形意偏于刚,太极主于柔,八卦则刚柔相济。虽拳术各异,其理法相通,兼习三者,可互为辅弼,是完全可以融为一体以入化境的。这必须要有名师点拨,又要练习得法。不单要学动作要领,还要领悟拳理要诀,从其实战而论,最终达到“懂其拳法劲路,而善其用”的目的。周老举例说,老前辈所云,“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欲上必寓下矣”便是言简意赅的精粹论点之一。

解放前,按理象周老这样身怀绝技的人,完全可以靠开馆授徒来过舒适的日子。但他总以学浅功微,应以深研苦学为本做为理由,很少授徒。他一直以做“小买卖为生,过着清贫甚至是穷愁潦倒的生活。后来,他谨遵师训,也是择徒传艺必取其品行端正者,根底不正者一律不教。周老教拳,讲求套路,拳理和技击相结合。在教授套路动作时,总是亲自和徒弟对招、拆招。为此,使有些心不诚,吃不得苦的徒弟知难而退,辍学而去。说到这儿,周老笑着,  但又不无遗憾地说,有些徒弟就这样让我打‘跑’了。习武不吃苦,不求实,是决然学不到真功夫的。

练武能健身祛病的功效已广为人知。一个真正学到真功夫而又常年坚持不懈地练功的人,最终总会受益匪浅。周老说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十年动乱期间,他体力尚充沛,蹬平板三轮当运输工人。一次,当他在两米多高的车站站台上卸货时,不慎失足跌落下来,造成大腿粉碎性骨折。伤后,他未去医院治疗,而坚持在家中自行调养,他依靠自己几十年练就的内功,自我按摩、点穴并结合打太极拳,使伤情逐渐好转。有道是祸不单行。不久,他又患了脑血栓症而半身不遂。他也是通过内外兼修地坚持练功而战胜了疾病。也许有人会说,周若坚持不去医院,未免有些“出了格”,他是否“出了格”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周老若没有这数十年的武功底子,他的伤病是决然不可能康复得如此之快。

“宝刀不老”雄心在,愿将绝技传后人

至今,作为一个年逾八旬的老者,他不仅耳聪目明,牙齿尚好,而且依然能够精神饱满地走上几趟拳,这也不能不归功于他长年习武的结果。周老的高徒,现在海淀区体委任武术教练的秦庆丰同志曾向我们讲述过这么一件趣事。1983年7月,北京大学为纪念该校武协成立曾举行了一次庆祝会,约请了李子鸣、马礼堂、吴图南及周遵佛等武林老前辈参加。会上有人提议,请四位老人到未名湖畔合影留念,老人们兴致勃勃,欣然前往。其时正值仲夏中午,气温高达35度,动则汗流浃背,几位老人安步当车,边走边聊,也许是在一股不服老的心理驱使之下,老先生们的步履显得异常轻捷。可能老人们已暗暗地较上了劲儿。先是李老把拿着的拐杖一下背在了身后,且稳健地疾步前行,八十岁的马老走路气息不喘,谈笑风生,周老与吴老并行,一边观看湖边景色,一边与在旁的同学们谈古论今。绕湖一周之后,又来到中心岛“石舫”。在上石舫时,四位老人都互不示弱地分别“蹭“、 蹭”地一一跃过了面前三尺多宽的沟坎。当时在场的人,都戏称这是一幕无声的较量“。四位老前辈的现身说法,充分显示了“有真功者健康、长寿”的道理。

老拳师周遵佛

前不久,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的纪念武协成立一周年庆祝会上,周老还应邀作了精湛表演,博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武协特意请人为周老题赠了“宝刀不老”四个大字,以感谢这位老人对首都高校武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周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到街心花园早锻炼,活动活动身体,大约两个小时才返回家中,星期天常有些大学生特意从西郊赶来找他练拳。每逢星期四下午,他还不辞辛劳地到北京计算机学院教授太极拳。近年来,北京高校武协相继成立,周老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胡语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和北京工业学院等武协的名誉会长或名誉顾问。他表示:愿做传播中华武术的桥梁以承前启后,把自己几十年来学到的功夫,传诸后世,以期对中华武术有所奉献。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