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一语文学习的几点建议

对高一语文学习的几点建议

语文教师孙雪华

迎着飒飒的秋风,带父母的嘱托、自己的愿望和青春的梦想,同学们走进高中已一个多月了。短暂的好奇和不适应后,大家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把学习搞好,以期待着三年后走进梦中的大学校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纳依曼说:“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我今天就对高一语文学习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克服“无所谓”心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段时间自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学语文,结果一考试成绩仍不理想。一气之下,干脆让语文学习退居二线,而考试结果却大喜过望。于是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认真学不认真学都无所谓。果真如此吗?语文学习是慢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大凡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绝不会整日把语文束之高阁或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来学语文。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你原本没有兴趣怎么办?也许你可以试着想一想,我们不是为着学语文而学语文,我们为的是增长见识,为的是提高自身素质,学好语文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再想一想,我是一个想考上大学的人,语文在高考中占150分,不好好学习语文怎么能行?这么一想,你也许会豪气万丈,干劲十足,学习语文就不会成为一件苦累的活了。

二、渗透;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渗透性学习方法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提倡的。杨教授说:渗透性学习就是学习时,在你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无序状态之下,你就学到了许多东西。他还认为“…好东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接触,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懂了。”杨教授认为渗透性学习方法对于物理学习非常重要,我认为,学习语文更需大力提倡这种方法。

悠久的历史早已证明了渗透性学习的方法的优越性。

古时候私塾里常常传出诸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的读书声,那是先生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和文章。这些学生对于读、背的这些诗文的意思可能不甚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但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诗歌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散文那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各异的表达方式,通过熟读、背诵,便“渗透”到了学生的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地理解所背诗文的意思。有了大量的诗文装在脑子里,即使没有老师去给他们讲授诗文的结构,讲授诗文的作法之类的知识,学生也会慢慢地悟出诗歌的特点和结构的。久而久之,他们大抵能够渐渐地写出不错的诗文。

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背过唐诗三百首”实质就是渗透”读书背书的过程,就是渗透的过程。

不少中文系教授在谈到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时,几乎都认为得益于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背诵诗文。作家们之所以能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不断地写出脸炙人口的作品来更是得益于这种“渗透”。巴金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读书、背书是“渗透”。作摘记,抄录也是“渗透”。

台湾作家痖弦在谈写作经验时,介绍了自己的作法:“我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没有影印机的时代,书籍的取得十分困难,往往借到一本好书,只有靠札记来记录其中喜欢的章节,有时喜欢整本书,就整本抄录下来…一本书经过此番折腾,就水远牢记,一辈子不会忘记。在我的书房里,我的手抄书高与人齐。。。。

不少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渗透”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重视了这种学习方法的应用。也只有当同学们积累了一摞厚厚的书札,或脑子里储蓄了许多精美诗文时,我们的语文素质才会真正得到提高,我们的笔下,才有可能挥酒出一篇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来。

三、“近重远轻“学习方法

战国时期我国有位著名的学问家,名叫荀子。荀子门下有两位学生,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韩非,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每次听了老师讲授的诗文之后,生怕忘了老师的讲解,就抓紧复习。而首次复习时,下的功夫特别大,好像攻读一篇没有听讲的诗文一样下工夫,力求对老师的讲解点点滴滴都铭记心间,而以后再复习这篇诗文时,“过一遍”就算了。李斯看到韩非如此学习,心里感到纳阳,老师已经讲过了,当时也都听懂了,为什么还要下那么大的气力去钻研。有一天,李斯向子询问,韩非如此的学习方法,其中有什么奥妙。子只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今天看来,韩非使用的是“近重远轻”学习方法。

当同学们听完了老师讲授的课程或阅读了一篇材料后,第一次复习不仅要及时,而且复习的遍数要多一些,占用的时间要长一些,下的功夫要大一些。第二次复习时遍数可以少于第一次,占用时间和所下的功夫可略低于第一次,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把复习遍数减少。虽然后来复习的次数,每次占用的时间量,所下的功夫少了。但由于开始的“多”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忘记。

这是根据心理学家所研究出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德国著名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速度并不与时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开始熟记后仅过一小时,就忘记了56%两天后又忘记16%,此后遗忘的速度就逐渐放慢,六天后还有遗忘,但仅忘了3%。根据遗忘是“先快后慢”这个规律,所以,同学们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后一定及时复习,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就进行复习。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晰,脑子中记忆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以后每次复习时间可依次缩短,甚至要过一遍就行了。这样“近重远轻”的复习所学过的东西,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重视语文训练的价值

有的同学一提起做练习就感到头疼,老师讲练习更觉没意思,认为那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想告诉大家,训练是必要的,不然考试肯定吃亏。考试是射门,是临门一脚,平时练习是热身赛,如果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考试肯定考不好。所以我想对同学们说,你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碰巧碰到你做过的题目,如果那样想,你肯定会失望的。那么平时练习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在热身,在找感觉,找语言的感觉。因此,同学们不要把语文训练看做一件痛苦的事情,而要看成是智力测验。

在每次语文训练后,同学们要能把老师评讲的东西分门别类做好记录,然后整理、消化和吸收,及时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我觉得语文基础知识就是靠积累得以厚实,比如字音,字形的辩别,成语运用、病句类型,近义词使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同学们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是言语感觉。同学们学会积累知识,我觉得比单凭老师讲效果要好。

五、做个有心人

语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同学们一定要彻底打消只有语文课才学语文的思想。语文的外延也是生活的外延。同学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学语文,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也告诉我们,学语文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在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定数量的习题,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以实习的姿态,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听音乐、看画展,用人类文化的精华来充实自己。

以上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愿同学们都能认识到语文对我们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学好语文。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