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蠹

《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②禽兽虫蛇;有圣人作③,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④之,使王天下⑥,号之曰⑥有巢氏。民食果疏蟀蛤⑦,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⑧以化腥臊,而民说⑨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中古⑩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o近古之世,桀纣⑥暴乱而汤武⑩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⑩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⑩、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⑩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⑥,不法常可⑩,论⑩世之事,因为之备⑩。宋⑨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末②而守株,冀⑨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④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⑤不耕,草木之实足食②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⑨也,不事力而养足⑩,民少而财①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②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③。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④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⑤薄,故民争;虽倍赏⑥累罚⑦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⑧,采椽不斫⑨,粝粢之食⑩,藜藿之羹⑩,冬日魔⑥裘,夏日葛⑩衣,虽监门⑩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未岙⑩以为民先⑩,股无跋⑩,胫⑩不生毛,虽臣虏⑩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⑩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⑨也;今之县令②,一日身死②,子孙累世絮驾⑨,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⑤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⑩异也。

夫山居而谷汲⑤者,媵腊⑩而相遗⑨以水;泽居苦水⑩者,买庸而决窦⑨。故饥岁之春②,幼弟不饷⑩,穰岁之秋,疏客⑩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是以古之易⑩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⑤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⑩也,重争土橐⑩,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⑩,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⑩,称俗⑩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⑩。

古者文王处丰镐⑩之间,地方百里⑩,行仁义而怀西戎⑩,遂王天下。徐偃王⑥处汉东⑩,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⑩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⑩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⑨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当舜之时,有苗①不服,禹将伐之,舜曰:  “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②,非道也。”乃修教③三年,执干戚舞④,有苗乃服。共工⑤之战,铁锸短者及乎敌⑨,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

上古竞于道德⑦,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齐将攻鲁,鲁使子贡⑧说之。齐人日:  “子言非不辩⑨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⑩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⑩。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⑩,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⑩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⑩,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本文是体现韩非政治思想的重要篇章。主要內容是根据他对古今社会不断变迁的看法,论述法治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提出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更有效,反对政治上顽固守旧的态度。韩非的议论,深刻周密,不尚空谈,从大量的事实中分析归纳出结论,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仔细阅读本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中间穿插“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起了什么作用?

①节选自韩非《韩非子,五蠹》。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一)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二)言谈者(指纵横家),(三)带剑者(指游侠),(四)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五)工商之民。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蠹,蛀虫。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思想家荀况的学生,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共22卷55篇。    ②[不胜]力不能敌。    ③[作]兴起、出现。    ④[悦]喜欢。    ⑤[王(wang)天下]统治天下,为天下之王。    ⑥[号之曰]称之为。    ⑦[果蒇(luo)蟀( bang)蛤(ge)]木实、瓜类、蚌蛤。蜂,同“蚌”。蛤,蛤蜊,似蚌而圆。   ⑧[钻燧( SUI)取火]钻燧木以取得火种。燧,用以钻火之木材。    ⑨[说(yue)]通悦“。    ⑩[中古]指距秦较远之时。    ⑩[鲧(gun)禹决渎(du)]鲧和禹挖河(泄水)。鲧,禹(夏朝开国之君)之父。决,开挖。渎,水道,沟渠。古以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在山东人海)为四渎。传说说鲧治水以堙(yin,塞)为主,九年无功,被舜杀死;禹改用疏导之法,十三年水患始息。与本文所记有别。  ⑥[桀(jie)纣( zhou)]桀,夏朝末代之暴君。纣,商朝末代之暴君。  2-⑩[汤武]汤,殷朝开国之君。武,武王,周朝开国之君。  ⑩[夏后氏]夏朝开国之君禹。后,君主。  ⑩[尧舜]夏朝以前有盛名之二君主,尧传舜,舜传禹。    ⑩[新圣]新兴帝王。    ⑥[期修古]期,希求。修,习,治。修古,学习古法。    ⑩[法常可]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  ⑩[论]研讨。    ⑩[因为之备]从而为之作准备,采取措施。因,依,按照。备,采取措施。⑨[宋]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⑨[株]树橛子。   [释其耒(lei)])释,放下。,耒,农具,状如木叉。    ⑩[冀]希望。   ⑤[身]本身,自己。  ⑩[国]指全国葱之人。   ⑨[丈夫]指男丁。   ⑩[足食]足够吃。 [衣(y1)]动词,穿。    ⑩[不事力而养足]不从事劳动,而衣食充足。养,供养。

①[财]财货,物资。    ②[厚赏]丰厚之赏赐。    ③[自治]自然就不乱。    ④[大父]祖父。

⑤[供养]享用之物。   ⑥(倍赏)加倍赏赐。    ⑦[累罚]屡次惩罚。    ⑧[茅茨( CI)不剪]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    ⑨[采椽不斫( zhuo)]柞( zuo)木做屋椽,而且不加雕饰。斫,原作断,加工。  ⑩[粝]粢(刻之食)粗粮饭。粝,粗米。粢,小米。    ⑩[藜藿(huo)之羹)野菜汤。藜,藿,皆草名。  ⑩[麂(ni)小鹿。    ⑩[葛]麻布。    ⑩[监门]看门之人。⑩[雷( cha)]掘土工具,锹。    ⑩[为民先]带头干。    ⑥[股无肢发(ba)]大股上没有毛。跋,股上之毛。    ⑩[胫]小腿。    ⑩[臣虏]奴隶。  ⑩[让天子]指尧舜禅( shan)让。    ⑨[不足多]不值得赞扬。多,赞美。    ②[县令]一县之长。    ⑩[一日身死]一旦死了。    ⑩[絮( xie)驾]套车,此处指乘车,意为仍然阔气。絮,约束。    ⑤[轻辞]轻易辞谢,以辞为轻易。    ⑩[实]实际情况。⑤[山居而谷汲]住在山中(高处)而自谷中(低处)汲水。谷,山涧。    [媵(lou)腊(la)]祭名。媵,二月祭,祭饮食之神。腊,腊月祭,祭百神。  ⑨[遗(wei)]馈赠。因得水难。    ⑩[泽居苦水]住在洼地,名苦于水涝。    ⑨[买庸而决窦]雇人掘水道排水。窦,通水之路。  ②[春]其时青黄不接,为缺粮季节。  ⑩[幼弟不饷]虽幼弟之亲,亦不予之食。    ⑩[穰( rang)岁]丰年。 ⑩[疏客]关系不深之客。 ⑩[易]轻视。    ⑩[鄙]低下,粗俗。  ⑩[势薄](天子)权势轻微。⑩[土橐(tu6)]高职位。另一说,土应作“士”,同“仕”,作官;橐,通“托”,托身于诸储侯。  ⑩[为之政]为政,行政。    ⑩[戾(li)]暴戾,残暴。    @[称(chen)俗]适合世情。称,适合。⑩[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情况因时世不同而有异,措施应适合于当前时世的情况。  ⑩[丰镐( hao)二地名,皆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⑩[地方百里]占有之区域,方圆百里。    ⑩[怀西戎]安抚西方各民族,使之归顺。怀,感化,安慰。    ⑩[徐偃王]西周穆王时徐国国君,据今安徽省泗县一带。⑩[汉东]汉水水之东。    ⑩[割地而朝]割地予徐而朝见徐偃王。  ⑩[荆文王]楚文王。荆,楚之别称。楚文王在春秋时,与徐偃王不同时,有人认为“荆文王”的“文”是衍文。究竟是哪一个楚王,不可考。⑨[用于古]适用于古代,古代可行。

①[有苗]舜时一部落,亦称三苗。有,助词,无义。    ②[上德不厚而行武]在上位者德行微薄,而使用武力。上,指帝王。  ③[修教]修整教化,推行教化。    ④[执干戚舞]手持干戚而舞。干,盾;戚,斧;皆兵器。执之舞,化武器为舞具也。    ⑤[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女为姓,世居江淮间。战争之史实不详。    ⑥[铁锸( xian)短者及乎敌]短武器亦能及敌人之身。极言战争激烈。锗,锸.一类兵器。 ⑦[竞于道德]争以道德相高。下文“逐”“争”义同。  ⑧[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以善外交辞令著名。    ⑨[辩]言辞巧妙。   ⑩[非斯言所谓]与你所说并非一回事。⑩[去门十里以为界]以距鲁都城门十里处为国界。言所侵甚多。 ⑩[削]土地减少(被侵占)⑩[非所以持国]不是可以用来管理国家的。   ⑩[循]依照。 ⑩[使敌万乘]用来抵挡大国的(侵略)。使,用。万乘,一万辆兵车,指大国。乘,四匹马驾一辆兵车。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