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双重”(上)

马原年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之说。在这里,他不仅提出了“双重”的理论,而且把双重“问题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他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  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打了数年太极拳,功夫也够纯熟了,但与人一交手,仍然化解不开,反被人制住,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还没弄懂“双重‘’这个问题。“双重”成了太极拳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

到底什么是“双重”?“双重”的双“在哪里?因为原作者没留下注释,后人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此,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解释。直接影响了对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所以,我想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据我所知,对“双重”的解释,起码有三种:

其一,是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和蒋家俊同志的观点。他们把《太极拳论》中“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解释为“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实则右脚虚,上下不同实则避免双重”。就是说,左手左脚同实或右手右脚同实,就是“双重”。

其二,“双重是双足不分虚实,成为双实;双手不分虚实,  亦成为双实。”也就是说,双脚力量平均着地,或双手同时用力,就是“双重”。持此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如沈家桢老先生等。  

其三,“双重”是“与人交手时,既不肯用人刚我柔的走劲去引使对方落空,又不会趁势用‘黏劲’去取得我顺人背的优势,只知道遇人用力我也用力,见人抢先,我也抢先。”简单地说,就是交手时双方都用力相抗,你重我也重,谓之“双重”。持此观点的如徐致一、陈微明等老先生。 

还有其它解释,但主要是这三种。 

到底谁的解释正确,至今没有定论。但我们认真阅读一下《太极拳论》后,仍然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觉得《太极拳论》中有四处可以说明第三种解释是正确的。

一、在第一、二种解释中,主要是用打拳或者推手时,手和脚的虚实配合来说明“双重”的,或者说只是在自身的姿势中来找“双重”的“双”在何处的。而第三种解释,  则是在两个人交手中找“双重”的。也就是只有两人交手,才能出现“双重”之病。而《太极拳论》恰恰指的是两个人交手,而不是在一个人自身中找‘双重’的。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太极拳论》在谈过“双重‘’之病之后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  阴不离阳,  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也就是说,避免发生双重‘’之病,必须作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什么是‘黏”和‘走“呢?《太极拳论》在一开头就作了说明:“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用力推(或击)我时,我不用力相抗,而是以柔化,  引对方之力落空;使敌有力用不上;  当我用力击敌,敌化走时;我能黏得住,使敌走不了。这样,既不用力和敌相抗(不顶),也不使对方脱离(不丢),就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如果人用力我也用力,就是“双重”,如果我用力,敌退时,我黏不住,就出现了“丢”,就是阴阳互相脱离了。王宗岳用来解释欲避‘双重“方法的“黏”和“走”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这里 的‘人”和“我”是交手中的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自身的手足虚实配合的位置。因此,王宗岳所说的“双重”,指的是敌我双方交手时互相用力相抗,其它解释都不符合《太极拳论》原意。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