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释译(二)

后徐鸿客遇之海上,得其秘谛,授之虯髯客张仲坚①,仲坚授于余。是书经密谛翻译,非达摩原经。然文虽异,而旨则真,语不奥,而义易明,故谓之《易筋经义》。当试行之,辄获奇效⑤,始信仙圣真传,必无虚妄也。

惜乎!未得洗髓之秘,不能游观佛境。又以立意不坚,不能如僧之不落世务,乃仅借六花小技,以博勵阀,终怀愧歉耳!

然即此妙义,世亦罕闻,故谨序其由,俾人知巅末,企望学者,务期金刚上乘,切勿效区区作人间事业也。若能藉此为基,一心大道,始不负达摩大师留经之意,亦不负余流传经义之意也。若日神勇足以应世,则古之以力闻者多多矣,奚足录哉!

贞观二年春三月三原李靖药师⑦甫序⑧

注解:

(1)[元魏]是指南北朝时代的北朝之北魏,由拓跋珪于公元386年正月建立。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于公元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至公元471年孝文帝元宏,改拓跋氏为元氏,故北魏也称元魏。

[孝明帝]指元诩,于公元516年~528年当政,[正光年间]是其当政期间的年号,即公元520年7月至525年6月。

(2)[达摩]全名叫“菩提达摩”(Bodhidharma?一536年)相传为南天竺国人(即印度南方人),原名叫“菩提多罗”,后来入了佛门,当了“般若多罗尊”二十七祖的徒弟,改名“菩提达摩”。般若多罗死后,达摩得知中国佛教有误传现象,失去了真正的教法,他为了传授释尊正法,不畏艰难,长途跋涉,于普通八年(南北朝梁纪年,公元527年。因四月改元为大通元年,故也有称大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渡海来到中国广州。[自梁适魏]“适”是去或往的意思。是指达摩应梁武帝之请,先到金陵(今南京),与帝问答,机缘不契,即与当时南朝重义学的学风相违背,于是离开金陵,沿江北上,隐于嵩山少林寺,初到魏境时,为了传授佛教禅宗,曾作过全国性的盛大讲授。

(3)[面壁]是指达摩安心静虑进行修练的一种方法,也称坐禅,即梵语“禅那”。达摩首先教的是安心静虑,安心的方法是做修壁观一一即面壁。

(4)[各陈进修]各自述说进行修练的程度和体会。

(5)[慧可]少林寺著名僧人,享年百余岁(公元487~593年),曾在少林寺为达摩的高徒,达摩曾将《楞伽经》四卷授于慧可,并说“我现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6)[迨]音dai,即等到的意思,[九拿功毕]指达摩面壁九年而功成。

(7)[修葺]葺音qi,用茅草复盖房顶为葺,修茸指修理房屋。

(8)[帙]音zhi,指包线装古书用的布套,[二帙]指两套书。

(9)[颓靡]指精神颓废而不能振作。

(10)[天竺文]即印度文。

(11)[偏]同遍。

(12)[四竺僧]指印席僧人,

[般刺密谛]是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曾于唐代武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译出《大佛顶首楞严经》。

(13)[不知所之]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14)[虬髯客张仲坚]是《晚唐传奇》中的虚构人物,是五代人杜光庭所编造的,实际并无箕人。

(15)[辄获]即就获得

(16)[昔1同“时”字,多用于碑文、序言等结尾,纪年月日之前。

(17)[贞观二年]唐太宗年号,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据唐书记载李靖此时正担任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以防备薛延陀的入侵。

按:此序文矛盾百出,可能为明末清初的后人所杜撰。

原文:

少林拳术精义神勇序

余武人也,目不识丁字,好弄长枪大剑,盘马驾弓,以为乐。值中原沦胥①,二帝北辕泥马渡河。江南多事,乃应吾元帅岳少保之募②,署为神将③,屡上战功为大将。转瞬流光,倏如逝水。忆昔奉少保之令,出征旋师,还鄂途中,遇一游僧,状貌奇古,手持一函,入行营嘱余致少保。叩其故。僧日:“将军知少保有神力乎!?”日:“不知也!但见吾少保能挽百石神弓④,当以为非人所及耳”。僧日:“少保神力天赋者欤!?”日:“然!”僧日:“非也!余授之耳。少保少当从学于予,神力功成,嘱其相随入道,不能从,而志在人间勋业,名虽成,志难竟,天也!命也!今将及矣!亟致此函,或能反省获免耳”。余闻言不胜悚异⑤,询名号不答,询所之⑥?日:“将西访达摩师。”飘然竟去。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